一、利用外资
1月份,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9个,同比增长72.7%;协议利用外资2.07亿美元,下降40.8%。商务部确认实际利用外资3.32亿美元,增长2.2%,增幅超全省17.72个百分点。
1.制造业降幅收窄,服务业发展提速。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下降9.5%,占全市44.2%,增幅和占比比去年底分别提高10.3个、3.9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0.33亿、0.26亿、0.23亿美元,分别增长769%、103.9%、1319.4%。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2.14亿美元,增长30.2%。房地产业恢复性上升,实际利用外资0.65亿美元,总量列第一;分销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0.65亿美元;普通机械修理、企业管理服务、计算机应用增长迅猛,外资旅游业、社会福利业等取得较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0.4亿美元,增长427.5%。
2.大项目集聚加快,支撑作用明显。全市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外资产业项目10个,增长150%,协议外资合计1.86亿美元,占全市89.7%,其中超亿美元项目2个。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引进。到帐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共计1.88亿美元,占全市56.9%。
3.传统投资来源稳定,欧洲投资增长突出。实际利用外资前三依次为香港、日本、台湾省,合计投资2.78亿美元,占全市83.7%。香港实际投资2.34亿美元,增长0.8%,占全市70.6%;日本和台湾省实际投资分别为0.27亿、0.16亿美元。欧洲实际投资0.23亿美元,增长773.2%。“一带一路”实际到帐0.06亿美元,增长6.9%。
二、对外贸易
1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02.1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出口146.8亿元,增长21.6%;进口55.3亿元,增长27.3%。在船舶、服装出口及LNG进口较高增长的带动下,我市外贸进出口增速高开,领先同样较高增幅的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我市进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省2.6个、全国3.5个百分点;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省1.2个、全国5.7个百分点;进口增幅高于全省6.7个、全国2.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量居全省第四。
1.船舶及海工、服装、农产品出口迅猛增长,高新技术、电器电子产品、集装箱降幅大。1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3%,占全市出口的38%,其中,船舶及海工出口迅猛增长,增幅44.9%;电器及电子产品、集装箱均两位数下降,降幅分别为36.1%、15.3%,船舶及海工出口高增速及较大占比,助力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纺织服装、化工、农产品均两位数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30.4%、20.3%、64.1%。服装出口迅猛增长,增幅42.8%;家纺增速稍缓,增幅7.7%。
2.市场总体较旺、增幅大,占比小的市场增速总体偏弱。出口市场前五分别为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和香港,除香港市场大幅下降外,其他市场均大幅增长。对三大主体市场日本、美国、欧盟出口分别为21.2亿、20.6亿和20.1亿元,分别增长26%、32.8%和26.2%。对东盟、拉美、大洋洲、非洲市场出口增幅分别为130.3%、15.5%、-12.3%、-2%,占全市比重较小,东盟市场增长突出。
3.一般贸易大幅增长,加工贸易增长滞后,民营企业外贸快速增长,外资企业小幅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38.4%、33.8%,分别占全市70.2%、67%;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为-5.3%和1.3%,分别占全市23.6%、25.6%,一般贸易增速大幅领先加工贸易。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8.9亿元,占全市6.1%,较去年全年缩小5.3个百分点。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3996家,有出口实绩企业3761家。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41.9%、35.5%,分别占全市49.2%、56.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为4.5%和5.9%,分别占全市42.3%、41.7%,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占比均明显超外资企业。
4.各地总体增势喜人、增幅大,个别地区大幅下降。市区除港闸区外,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增势喜人,除崇川区出口个位数增长外,所有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大幅增长。港闸区受进口大幅下降62.4%拖累,尽管出口增长20.9%,进出口仍小幅下降。启东市进出口、出口、进口均两位数大幅下降,其他县市除海门市进口下降外,所有指标均两位数或三位数增长,海门市出口增长52.1%,较去年持续三位数增速大幅回落,海安县出口增长109%。南通综保区进出口3.3亿元,增长142.2%,占市开发区10.1%,占全市1.6%。
三、外经合作
1月份,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46亿美元,同比下降16.7%。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0.34亿美元,下降71.9%。新批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0.95亿美元。
1.受政策影响,境外投资增速放缓。去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委加强境外投资监管,实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查,我市境外投资增速有所放缓,1月份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个,即南通三建国际投资中心协议投资9500万美元,在香港设立中通盛建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城市综合体建设。
2.对外承包工程延续下降趋势。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24亿美元,下降18.8%。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0.13亿美元,下降87.9%。
3.新派各类劳务、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均大幅增长。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0.22亿美元,下降2.2%。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0.21亿美元,增长43.9%。新派各类劳务608人,增长46.15%。期末在外21681人,下降7.5%。
四、服务外包
1月份,全市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19.8%;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9亿美元,增长26.7%。
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执行金额分别为11135.2万美元、0.36万美元、0.44万美元,占比分别为57.9%、18.9%、23.2%,分别增长29.4%、35.2%、40.9%。工业设计和工程技术外包、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外包执行额增幅均在50%以上。高端外包领域的迅猛增长,对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一带一路”发展稳定快速。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2540.4万美元,增长56.2%。日本、美国和欧盟是主要发包市场,执行额占全市离岸总额的35.4%。“一带一路”执行金额上涨迅速,增幅超过60%,占全市20%。
3.示范园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市5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完成接包合同金额、执行金额、离岸执行金额分别为1.8亿、1.8亿、0.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94.7%、94.7%和77.5%,增幅均高于全市。
4.市区总体增长平衡性好于县区。市区4区和5个县(市)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8615.9万、10538.4万美元,分别增长20.1%和31.4%,分别占全市45.3%和54.7%。县区占比首次大于市区,但市区总体增长平衡性优于县区。市开发区、港闸区、通州区均保持20%以上稳定增长。5县(市)中海安、如皋占较大份额并保持平稳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