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外资
一季度,全市利用外资实现量质双提升,总量超额完成序时任务,新批外资项目68个,协议利用外资21.64亿美元,增长168.45%;实际利用外资8.36亿美元,增长10.5%,增幅超全省15.4个百分点,占全省10.8%,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3月,新批外资项目48个,协议外资16.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分别增长9.1%、201.6%、2.5%。
1.重大项目取得突破,项目质态持续提升。新批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19个,同比增加3个;协议外资16.07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协议外资总额的近3/4。其中超亿美元项目7个(新批5个),同比增加5个。到账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28个,同比增加9个,实际到账5.2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62.1%,同比提高10.61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支持作用进一步明显。新批重大项目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投入规模大、外资比例高、产业项目多。新增融资租赁企业1家。增资扩股态势良好,协议增资2.78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外资的12.9%。新增外资股份公司4家。乐天玛特被省商务厅等部门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2.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引资领域明显拓宽。一、二、三产实际利用外资比重分别为2.32%、47.88%、49.8%,三产占比提高15.61个百分点,二、三产趋于平衡。重点制造业发展加快。新批制造业外资项目15个,协议外资3.77亿美元,增长26.1%,实际利用外资3.62亿美元,占全市总量43.3%,较上月提升2.2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造品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0.67亿、0.64亿美元,分别增长390%、351%。服务业利用外资提质增速,向现代、新兴服务业拓展,实际利用外资4.21亿美元,增长17.1%,占全市50.4%,同比提升2.8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多元突破。分销服务实际利用外资2.08亿美元,增长313.4%,占服务业的近一半;金融服务、仓储、综合技术服务分别增长39.4%、24.3%、314.9%,占服务业比重均有所上升;房地产、建筑业等传统服务业分别下降41.5%、49.8%,占比分别降至6.5%、8.2%;高新技术服务业增长快,增幅67.8%。
3.传统来源地投资仍居主导,部分国家快速增长。亚洲地区仍是最主要投资来源地。新批项目48个,协议外资、实际投资分别为8.37亿、6.96亿美元,分别增长18.2%、15.1%,分别占全市38.7%、83.2%。实际利用外资前5位依次为香港、印度尼西亚、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日本,合计投资7.14亿美元,占全市85.4%。香港仍是第一投资来源地,实际投资5.29亿美元,增长23.3%,占全市63.2%,同比提高6.54个百分点。新加坡实际投资0.4亿美元,增长121.2%。日本实际投资0.397亿美元,下降54.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1.03亿美元,增长247.6%,占全市12.3%,其中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合计投资超过1亿美元,占97.5%。
4.板块发展相对平衡,总体位次全省靠前。总体县区好于市区。受南通开发区下滑影响,市区实际利用外资3.46亿美元,下降16.1%,占全市41.4%。县区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增长42.3%,占全市58.6%。7家单位超额完成实际利用外资序时目标任务,县区5家全部达到序时进度,在全省43个县市总量排名中,分列7-12位。如皋市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省县(市)第7位。启东市、通州区、如皋市分别增长42.7%、120%、106.9%,海门市、崇川区、港闸区增幅均在20%以上。
二、对外贸易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466.2亿元,同比下降2.0%,按美元计,进出口总值71.77亿美元,下降7.5%。其中,出口344.5亿元,增长1.5%;进口121.7亿元,下降10.7%。3月当月,全市进出口总值183.3亿元,增长26.7%,其中出口133.5亿元,增长35.5%;进口49.8亿元,增长8.1%。
1.进出口降幅迅速收窄,出口实现增长,进口持续下降。进出口由1-2月降幅14.6%收窄至降幅2.0%,出口由降转增,由1-2月下降14.6%转为增长1.5%,今年首次实现增长,主要受3月份市场采购贸易19.9亿元增量和中远启东船务高德3号14.5亿元出口拉动。进出口降幅比全国浅3.9个百分点,比全省深2.5个百分点;出口增幅好于全国5.7个百分点,差全省2.1个百分点;进口降幅比全国深2.5个百分点,比全省浅6.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量仍居全省第四。进口下降10.7%,下降主要原因是LNG进口大幅减少,降幅39.2%,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也导致进口下降。
2.船舶海工、集装箱出口大幅下降,电子电器、高新技术产品迅猛增长,纺织服装、化工、农产品小幅增长。机电产品出口下降2.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6.6%,其中,船舶海工、集装箱出口大幅下降,船舶海工出口下降52.2%,主要是去年同期熔盛重工14亿元的出口,而今年没有实绩;集装箱出口下降43.4%,出口额同比少8.8亿元。电器电子产品出口增长92.6%,净增28亿元,其中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手机及电池增长近10亿元。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45.9%,净增4.5亿元,出口数量增长110%,价格下跌3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60.8%,占全市15.3%。纺织服装出口增长4.0%,占全市27.1%,其中服装出口下降1.9%,家纺出口增长4.9%。化工、农产品出口分别增长5.3%、2.2%。六大出口主导产品服装、家纺、化工、船舶及海工、光伏太阳能和集装箱,分别占全市出口的14.6%、8.8%、8.4%、9.9%、4.5%和3.3%,合计占50.9%。
3.主体市场小幅下降或增长乏力,新兴市场较为低迷。进出口市场前五分别为日本、美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占比分别为13.6%、12.9%、8.3%、5.6%和4.3%。对三大主体市场日本、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占全市出口的14.7%、12.7%、12.6%,美欧市场小幅下降,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下降3.1%、4.7%;日本市场微弱增长,增幅0.6%。对新兴市场出口较为低迷,对东盟和拉丁美洲市场出口分别下降24.8%和45.5%,对大洋洲和非洲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7%和26.1%。
4.一般贸易大幅好于加工贸易,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业务增量突出,民营企业增长大大好于外资企业。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为-0.5%和1.4%;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下降20.2%和22.0%。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市比重分别为57.5%、32.6%。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业务发展态势较好,3月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9.9亿元,一季度形成34.6亿元出口增量,对全市出口增速带动作用突出。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32.9%、34.0%,分别占全市的41%、49.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下降20.2%和26.2%,分别占全市49.8%、 43.7%。民营企业出口增速同比加快23.3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同比提升12.1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速同比下降54.2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同比降低16.4个百分点。
5. 出口和进口普遍不平衡,各地受出口或进口一方提振或拖累明显,出口总体好于进口。海门市、启东市、市开发区进出口增幅分别为42.8%、28%、11.1%,崇川区、如皋市、如东县降幅分别为27.4%、20.5%、13.1%。海门市、启东市均受益出口增长的有力带动,出口增幅分别为126.6%、47.1%,另有如东县出口增长18.8%,其他地区出口或大幅下降或小幅增长。崇川区、如皋市均受出口大幅下降拖累,降幅分别为33.8%、26.1%。市开发区三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进口增幅23.5%提振了进出口增长。5个县(市)区进口均两位数大幅下降或显著下降,3个区市均两位数快速增长。总体上各地出口好于进口,出口下降的仅3个区市,进口下降的有6个县(市)区且大多为两位数降幅。
三、商贸流通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84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自2008年以来增速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1.消费增速稳步上升。全市社消零增速居全省第5,较去年底上升5个位次;限上企业实现社消零217.22亿元,增长10.4%,同比回升6.2个百分点。
2.县域消费稳中有升。海安等五县(市)实现社消零399.06亿元,增长11.1%,同比回升0.9个百分点,各县(市)增速均超11%,海安县、启东市增幅列全市第二、三位,分别增长11.3%、11.2%,启东市同比回升2.2个百分点。
3.市区消费回暖显著。崇川等四区实现社消零255.78亿元,增长10.9%,同比回升2.7个百分点,各区增速均超10%,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开发区分别增长10%、12.4%、11.5%、10.8%,同比分别回升2.1个、2.4个、3.5个和3个百分点,港闸区增速全市第一。
4.商品销售平稳增长。按限上企业统计,20个商品类别中,18个类别实现增长,增长面90%,销售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是汽车类、煤炭制品、建筑装潢、家具、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14.3%、20%、20.6%、17.83%、12%。汽车类实现零售额83.74亿元,增长14.3%,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7.45亿元,增长12%,同比加快11.2个百分点。
5.住餐行业销售红火。全市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56.87亿元,增长12.4%,增幅高于全市整体1.3个百分点,增速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住餐行业占全市社消零比重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33亿元,增长16.7%,同比加快7.5个百分点。
6.限上企业体量增大。我市限上法人企业2406家,较2015年净增140家,实现限上企业社消零217.22亿元,增长10.4%,占全市社消零总额33.2%,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限上企业社消零对全市社消零的贡献率为43.9%,同比提高28.7个百分点。
四、外经合作
一季度,全市新备案境外投资项目2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37亿美元,居全省第四,同比增长12.3%。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4.95亿美元,下降17%。
1.境外投资稳步拓展。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同比增加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71亿美元,下降8.1%,占全市总额的80.4%。分别为投资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从事医药中间体研发、安全芯片研发、创新药研究等项目。首次在渔业行业协议投资0.31亿美元,拉动一产全市占比提高到9.2%。纺织、服装、化工等制造业投资0.93亿美元,建筑业投资0.12亿美元,制造业、建筑业等二产投资占全市31%。技术研发、商务服务、房地产和批发销售等三产投资2.01亿美元,占全市59.8%。多家企业在英属维尔京、澳大利亚、瑞士、美国等设立研发中心,从事细胞技术、健康保健品、LED产品研发。全市投资目的地16个国家和地区,对亚洲协议投资1.38亿美元,增长264%,占全市41%。对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协议投资分别为0.3亿、1亿美元,合计占全市38.6%。对“一带一路”沿线7个国家协议投资1.09亿美元,增长近4倍,占全市32.3%。全市并购类项目4个,协议投资0.24亿美元,增长17.3%,多家企业通过并购入股方式,获得先进技术、良好品牌和成熟运营渠道,快速进入当地市场。全市实际投资0.29亿美元,下降71.1%。
2.对外承包工程出现下滑趋势。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3亿美元,下降17.3%,占对外承包劳务总量的86.9%。建筑工程仍占主导,完成营业额3.65亿美元,下降23.2%,占比84.8%;成套设备完成营业额0.65亿美元,增长45.4%,占比15.2%。在建项目依次分布在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苏丹、阿联酋等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24亿美元,增长8.2%,新签5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均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3.对外劳务合作有所萎缩。新派各类劳务1811人,下降38.5%,期末在外23905人,增长13.9%。其中,工程项下新派376 人,下降50%,占比20.8%,劳务项下新派1435 人,下降34.5%,占比79.2%。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0.48亿美元,下降44.5%,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0.65亿美元,下降15%。13家企业一季度未有新派劳务。新派人数和期末在外人数较多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安哥拉、阿尔及利亚。
五、服务外包
一季度,全市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执行金额4.5亿美元,增长42.4%。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1个。
1.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占比较大,工业设计、工程技术服务增长明显。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金额2.6亿美元,占全市执行额的57.8%。其中,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执行额0.9亿美元,软件技术服务执行额0.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执行额的20%和11.1%。软通动力承接的智慧南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数据库系统架构已经完成,智慧环保项目正加快实施。知识流程外包 (KPO)执行金额0.8亿美元,占比17.8%,其中工业设计和工程技术外包增长49.6%。
2.日本为离岸发包主要市场,欧美、澳洲市场份额不断加大。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0.5亿美元,增长79.7%。日本仍是主要发包市场,占全市离岸总额的43.3%。美国、欧盟市场发展快速,执行额分别增长97.2%和88.1%,分别占全市离岸执行总额的34%、14.9%。离岸合同中高端KPO业务占比49.8%。
3.在岸外包业务稳定增长,项目招引和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服务外包与服务业、制造业等各领域加速融合发展,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潜力迅速累积。服务外包在岸合同金额30.7亿元,在岸执行金额25.6亿元,分别增长19.6%和29.3%,在岸合同额和执行额占全市比重均在85%以上。亚洲知名数据中心香港亚洲脉络有限公司与南通开发区签约。去哪儿旅游在线服务落户南通开发区。
4.区域发展总体平稳,市区增长快于县(市)。市区4区和5个县(市)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3.3亿、1.2亿美元,分别增长49.2%、38.2%,分别占全市执行总额的72.4%、27.3%。市区执行额保持快速增长,港闸区、通州区增幅均超90%,列全市第一、二位。南通开发区执行额占全市40%,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县(市)中,如皋市占15.6%,如东县、海门市和启东市规模虽小但增速均保持在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