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外资
今年以来,全市利用外资稳中有升、质态提升,在全省位次继续巩固。
1-4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7个,同比增长11.5%;新批协议利用外资25.29亿美元,增长152.3%;经确认实际利用外资11.09亿美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上增长26.7%,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高于全省30.9个百分点,在全省的占比为11.9%,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3位。4月当月确认实际利用外资2.73亿美元,连续4个月超2亿美元。
1.制造业趋稳回升,部分领域增长较快。新批制造业项目22个,增长10%;协议外资4.9亿美元,增长54.9%;实际利用外资4.51亿美元,下降5.1%,虽然连续4个月下降,但降幅较上月收窄2.5个百分点。部分重点支柱产业增长迅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成为今年首个超亿美元板块,实际利用外资1.17亿美元,增长242.8%,占制造业的25.9%;纺织业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53亿美元,增长87.4%,占制造业的11.7%;金属制品业0.64亿美元,增长95.8%,占制造业的14.1%。高技术产业制造业降幅明显,实际利用外资0.14亿美元,下降85.4%,仅占制造业的3.1%。
2.服务业提质增速,重点行业拉动明显。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64亿美元,增长40.8%,占全市50.9%,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能源、材料和机械电子设备批发业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288.3%,占服务业的35.5%。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公共设施服务业分别增长39.4%、40.2%、96%,分别占服务业的9.4%、12.5%、4.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增长49%,其中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27.3%、333.8%。我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正由传统行业支撑向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转变。
3.大项目快速增长,新兴业态亮点频现。全市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外资产业项目27个,增长42.1%,协议外资合计18.31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外资的72.4%。超亿美元项目9个,同比增加7个,协议外资增加12.58亿美元。到帐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3个,实际到帐共计6.82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到帐的61.5%。新批协议增资3.04亿美元,增长23.1%,剔除如皋技术出资企业影响,占总量的20.1%。一批新兴服务业项目落户。
4.主要来源地投资总体稳定,部分地区分化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前5位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合计投资9.55亿美元,占全市86.1%。香港仍是第一投资来源地,实际投资7.24亿美元,增长50.9%,超全省61.1个百分点;占全市65.3%,较去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受吉宝(南通)重工有限公司债转股到账的强劲拉动,新加坡实际投资0.75亿美元,增长88.9%;萨摩亚、韩国分别增长147.31%、29%。日本、台湾实际投资分别下降47.1%、70.4%。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大幅上升拉动,“一带一路”沿线对我实际投资1.39亿美元,增长167%。
5.各地整体向好,个别单位压力较大。总体上,县市好于市区。全市7家单位超额完成实际利用外资序时工作目标任务。崇川区、港闸区实际利用外资超过半年度工作目标。受启东胜狮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到账0.47亿美元拉动,启东市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大幅增长706.2%。南通开发区(含苏通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下降40.5%,总量全市第一,但仅完成工作目标的26.9%。
二、对外贸易
1-4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53.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487.1亿元,增长7.2%;进口166.3亿元,下降10%。按美元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0.51亿美元,同比下降3.5%,其中,出口74.96亿美元,增长1.2%;进口25.55亿美元,下降15.1%。4月当月,全市进出口总值187.2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142.6亿元,增长24.1%;进口44.6亿元,下降8.3%。
今年以来,主要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量强力拉动,我市外贸出口增幅逐月回升,并带动进出口增幅回升,但进口持续下降,主要受LNG进口大幅减少以及进口价格疲弱影响。1-4月,我市进出口增幅好于全国6.6个、全省0.3个百分点;出口增幅好于全国9.3个、全省4.1个百分点;进口降幅深于全国2.5个、全省9.9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量仍居全省第四位。
1.电器电子出口迅猛增长,船舶海工、集装箱大幅下降,纺织服装、化工小幅增长。1-4月,全市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3%,占全市出口的46.9%。船舶海工出口下降53.7%。集装箱出口下降41.2%,同比净减10.6亿元。电器电子产品出口迅猛增长,增幅94.9%,净增出口41.3亿元,其中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出口增加28.3亿元。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22.3%,净增3.6亿元,出口数量增长74.1%,价格下跌29.8%。纺织服装出口增长6.5%,占全市26.6%,其中服装出口增长0.4%,家纺出口增长8.1%。化工产品出口增长7.2%。六大出口主导产品服装、家纺、化工、船舶及海工、光伏太阳能和集装箱,分别占全市出口的14.2%、8.8%、8.2%、8.1%、4.1%和3.1%,合计占全市46.5%。
2.主体市场下降或增速放缓,新兴市场总体低迷。进出口市场前五分别为日本、美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占比分别为13.3%、12.5%、9.1%、5.2%和4.2%,进出口增幅分别为-3.3%、-9.4%、176.7%、-34.6%和-11.3%。三大主体市场出口总量排名为日本、欧盟、美国,分别为69.0亿元、64.1亿元和59.4亿元,增幅分别为-0.6%、4.0%和-2.6%。新兴市场低迷,对东盟、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市场出口分别下降14.9%、37.7%和9.2%;对非洲市场出口增长34.3%。
3.加工贸易大幅下降,民营企业迅猛增长,市场采购贸易增量带动突出。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1.2%,出口增长0.1%;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均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20.4%和22.1%。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分别为56.5%、29.4%。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42.4%、44.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下降18.6%和23.6%。4月当月,市场采购贸易出口41.1亿元,带动全市出口增速上扬35.8个百分点;1-4月形成75.7亿元出口增量,带动全市累计出口增速上扬16.7个百分点。
4.总体各地出口好于进口,小体量县(市)区进出口增长多弱势。6个县(市)区进口下降,3个区市出口下降。进出口占比最小的5个县(市)区,进出口增幅落在最后6名。海门市、启东市、市开发区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99.2%、16.8%、12%,且总量占比大;下降较为突出、明显的是崇川区、如皋市、如东县、港闸区,降幅分别为23%、21.3%、11.8%、7.7%。海门市得益于出口增幅218.3%拉动,进口则大幅下降57.9%;启东市受益出口大幅增长32.1%,进口则下降28.5%;市开发区三项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崇川区受出口大幅下降30.5%拖累,如皋市出口下降27.4%,如东县进口大幅下降33.8%。港闸区进口大幅增长34.4%领跑全市。进口下降突出的分别是海门市、如东县、启东市。崇川区三项指标均下降。南通综保区进出口增长8.7%,占开发区总量的5.6%,占全市总量的0.93%。
三、商贸流通
1-4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1.81亿元,同比增长10.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5.36亿元,增长10.7%;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6.45亿元,增长10.5%。
1.消费规模平稳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同比上升了3个位次。限上企业实现社消零238.24亿元,增长9.1%,同比加快4.1个百分点。
2.县域消费稳中有升。海安等五县(市)实现社消零518.82亿元,增长10.7%,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各县(市)增速均超过10%,启东市、海安县分别增长10.9%、10.8%,启东市增速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
3.市区消费趋于利好。市区实现社消零332.99亿元,增长10.5%,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港闸区、通州区分别增长12%、11%。今年以来,随着万达广场的开业,港闸区北大街商圈正在逐渐成熟。
4.商品销售涨跌不一。按限上企业统计,20个商品类别中,17个类别实现增长,增长面85%,销售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建筑装潢、汽车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具类、煤炭制品类,分别增长25.5%、12.8%、25.8%、19.1%、16.3%;销售增长回落的行业主要是通讯类、金银珠宝类,增幅分别为1.8%、-8.4%,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1.2个、4.8个百分点。
5.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截止4月底,我市限上法人企业2406家,较上年净增140家,全市限上企业实现社消零283.24亿元,占全市社消零总额的33.3%,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限上企业社消零对全市社消零的贡献率31.3%,同比提高13.1个百分点。
6.住餐行业销售红火。全市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73.93亿元,增长12.4%,增幅高于全市1.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住餐行业占全市社消零比重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99亿元,增长17.1%,增速同比加快9.5个百分点。
四、外经合作
1-4月份,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6.67亿美元,下降14%。
1.境外投资稳步发展,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29亿美元,同比下降6.4%。新批超亿美元项目1个,南通通润达投资有限公司协议投资2.28亿美元并购成立超威半导体马来西亚私人出口有限公司,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封装与测试。二产制造业、建筑业投资较好。由于新增通润达并购项目,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6263.5%,占全市总量的38.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协议投资0.8亿美元,占全市的13.5%。建筑业项目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0.26亿美元,增长348.6%,占全市的4.4%。技术研发、商务服务、房地产和批发销售等三产协议投资2.17亿美元,占全市的36.5%。多家企业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澳大利亚、瑞士、美国等设立研发中心,分别从事细胞技术、健康保健品、肿瘤药物、LED产品研发。投资涉及18个国家和地区。对亚洲协议投资额4.01亿美元,增长30.1%,占全市的67.5%。对“一带一路”沿线协议投资3.63亿美元,增长23.9%,占全市的61%,涉及8个国家。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的重点项目。对处于亚洲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印尼、马来西亚协议投资额分别达1亿、2.29亿美元。对英属维尔京群岛协议投资1亿美元。并购项目7个,同比增加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7亿美元,增长1176.2%。1-4月,我市境外投资实际投资额2.59亿美元,增长142.8%,其中通润达实际投资2.26亿美元。
2.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下降,新签合同额增长。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78亿美元,同比下降14.7%,占全市承包劳务总量的86.8%。其中,建筑工程完成营业额5.71亿美元,下降17.8%,占比85.6%;成套设备完成营业额0.75亿美元,增长9.8%,占比11.3%。在建项目依次分布在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苏丹、阿联酋、沙特等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86亿美元,增长94.9%。新签5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合同额合计1.61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86.6%,项目分布在泰国、阿尔及利亚、越南、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等国家。
3.新派对外劳务及劳务人员收入大幅下降。新派各类劳务2772人,下降30.3%;期末在外24071人,增长13.78%。其中,劳务合作项下新派1904人,下降35.6%;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0.64亿美元,下降55.9%;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0.88亿美元,下降9.4%。新派人数较多的国家依次是新加坡、阿尔及利亚、日本,期末在外人数较多的国家依次是日本、新加坡、安哥拉、阿尔及利亚。
五、服务外包
1-4月,全市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6.8亿美元,同比增长34.2%;执行金额5.2亿美元,增长33.9%。
1.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占比均有提高。全市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额3.1亿美元,知识流程外包 (KPO)执行额0.9亿美元,分别占比59.6%和17.3%,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高端领域工业设计、动漫和网游设计研发外包快速增长,增幅40%以上。开发区紫狼软件开发的文化创新型网游产品市场反映良好,截至4月底,完成在岸执行额700万元。港闸区天泰动漫承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制作业务,开发的《新葫芦兄弟》今年暑期将在影院上映。
2.日本占我市离岸发包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0.8亿美元,增长84.7%。日本市场占我市离岸执行总额的50%,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开发区爱信汽车零部件研发大楼正式启用,截至4月底,公司承接日本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汽车零部件研发、设计、测试等相关业务执行额550万美元。美国、欧盟市场发展快速,执行额分别占全市离岸执行总额的25%、12.8%,分别增长88.7%和75.6%。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地区外包业务稳步提升。
3.在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全市服务外包在岸合同金额38.2亿元,在岸执行金额28.6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在岸合同额和执行额占全市比重均在85%以上。截至4月底,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8家。国际著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签约落户南通,主要从事线上线下数据的采集、分析、研究和销售,是智库的全产业链项目。
4.各地增长不平衡。一季度,市区4区和5个县(市)合同执行额分别为3.6亿、1.6亿美元,分别增长34.6%和33.1%,分别占全市执行总额的68.8%和31.2%。各地总体增长较为平稳,但增长不平衡性显现。港闸区、通州区和海门市增幅均超过95%。崇川区、海安县增幅仅在10%左右,增速有所下降。南通开发区执行额占全市40%,继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