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外资
1-4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93亿美元,同比下降10.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2家,协议利用外资14.12亿美元,下降44.2%;全市新批总投资及净增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7个,同比增加10个。4月当月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个,实际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4.1亿美元。
1.引资规模同比下降,省内位次保持前列。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规模占全省11.8%,列全省第四位。苏南六市中,仅苏州市引资规模下降,其他五市均保持增长,常州市实际利用外资7.65亿美元,大幅增长96.7%,发展势头强劲。我市利用外资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
2.制造业引资保持增长,服务业实现新突破。各地均加大了对制造业外资项目的招引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新批制造业外资项目54个,协议外资7.3亿美元,增长50%;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4.62亿美元,增长2.4%。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18亿美元,下降16.9%。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占服务员的29.7%,占比仍然较大。服务业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互联网销售平台、教育咨询、纳米新材料研发等一批新兴服务业外资项目落户。
3.重大项目有效支撑,项目推进总体顺利。一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或增资,产业领域涉及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兴服务业等。
4.投资来源有效拓展,重点地区保持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前5位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日本、瑞典、台湾和美国,合计投资8.43亿美元,占全市85%。香港实际投资6.05亿美元,下降16.5%,占全市60.9%。日本实际投资0.75亿美元,增长64.8%,占全市7.6%。受惠于宜家环保木业制造增资项目,瑞典实际投资0.58亿美元,超过台湾、美国、新加坡等传统来源地,成为今年以来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地。“一带一路”实际利用外资0.38亿美元,占全市3.8%。
5.企业运行保持平稳,纳税总额较快增长。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51.5亿美元,其中出口35.2亿美元,增长13.1%,占全市45.7%;进口16.3亿美元,下降5.9%,占全市54.2%。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共缴纳涉外税收49.3亿元,同比增长21.97%。
二、对外贸易
1-4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736.9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出口529.9亿元,增长9.7%;进口207亿元,增长25.1%。4月当月进出口总值181.1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出口131.5亿元,下降7.2%;进口49.6亿元,增长12.1%。
因去年同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月度出口达峰值、基数高,当月进出口增速继续小幅回落,落后全国、全省较多。1-4月我市进出口、出口增速均明显落后全国、全省;进口增幅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7个百分点,我市进出口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
1.船舶海工、集装箱、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纺织服装、化工较快增长,家纺大幅回落,电器电子大幅下降。机电产品出口下降3.2%,占全市出口41.4%,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下降33.5%,减少28.9亿元,主要因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去年同期电子产品出口基数较大,剔除该因素影响,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6%。受国际市场运输需求稳定并小幅回升影响,船舶海工、集装箱出口分别增长52.5%、31.9%。纺织服装出口增长14.9%,占全市28.1%,其中服装、家纺出口分别增长22%、2.1%。化工、农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8%、33.8%。六大出口主导产品服装、船舶及海工、电器及电子产品、化工、家纺、集装箱,分别占全市15.9%、11.3%、10.5%、8.4%、8.3%、3.8%,合计58.2%。
2.主体市场出口合计大幅增长,欧盟增长突出,新兴市场回落或下降。全市出口市场前五分别为日本、美国、荷兰、香港和印度。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主体市场出口增幅分别为61.3%、16.5%、12.3%,合计增长29.5%,占全市出口47%;对新兴市场出口合计增长3.5%,占全市26.7%,其中,对东盟、拉丁美洲出口增幅分别为12.5%、6.8%,对非洲、大洋洲出口分别下降11.7%、3.8%。对韩国出口增长19.5%,对香港出口下降55.1%。
3.一般贸易大幅增长,加工贸易开始回升,市场采购贸易大幅下降,民营、外资企业均实现较快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29.6%、21.7%,分别占全市64.3%、61.3%;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2.2%、11.4%,分别占全市26.6%、28.5%。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同比上升7.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比下降2.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15.3%、7.1%;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12.5%、19.8%。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下降37.5%;跨境电商“9610”出口1290.4万元,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一达通、亿森供应链合计出口52573.3万元。
4.多数地区快速增长,少数地区降幅大。3个区、3个县(市)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均分别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崇川区三项指标增速均在50%区间。如东县、海安县进口增速分别为80.4%、72.7%。启东市、港闸区、海门市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均分别两位数快速下降(港闸区出口降幅9.4%除外)。启东市、港闸区进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南通综保区实现进出口11.2亿元,增长125.5%,占市开发区8.9%,占全市1.5%。
5.进口大幅增长。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3.5%,带动全市进口207亿元,增长25.1%。中石油LNG进口增长89.5%;化工轻工进口增长92.8%。进口市场前五分别为美国、卡塔尔、日本、韩国和印度尼西亚。
三、消费品市场
1-4月,全市实现社消零总额931.88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13位。
1.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市社消零增长9.4%,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市区实现社消零364.37亿元,增长9.4%,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县(市)实现社消零567.51亿元,增长9.4%,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
2.城乡增幅差距扩大。城镇社消零总额增长9.9%,乡村社消零总额增长7.9%,增幅差距2个百分点,同比高1.8百分点。通州区、启东市社消零增速分别为10.6%、10.2%,居全市前两位。市开发区、如皋市增速居后,均增长8.3%,低于全市1.1个百分点。
3.限上企业销售下滑。全市限上企业实现社消零294.81亿元,增长3.3%,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额31.6%,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
4.重点企业影响明显。全市零售额前十强法人企业实现社消零59.5亿元,下降9.4%。重点企业销售下降明显,个别重点企业大幅下降,拉低了全市增幅。
5.住餐行业相对稳定。全市住餐企业实现零售额682.49亿元,增长11.6%,增幅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占全市社消零比重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大型法人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26.64亿元,增长6.9%,增幅同比回落11.4个百分点。
四、外经合作
1-4月,我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83亿美元,同比减少35.6%;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6.01亿美元,减少9.9%。
1.新增境外投资项目减少,中方协议投资额大幅减少。1-4月,我市新增境外投资项目数同比减少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减少35.6%,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68亿美元,减少30.4%。主要流向二产制造业、建筑业和商务服务、其他服务等第三产业,协议投资额分别占全市36.9%、25.2%、13%、14.1%。境外投资目的地为17个国家(地区),对亚洲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下降28.1%,占全市75.4%。对“一带一路”沿线协议投资额1.01亿美元,下降超七成。并购类项目6个,中方协议投资0.87亿美元,减少68.1%,占全市22.7%。
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快速增长,营业额降幅收窄。我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59亿美元,增长39.5%。其中,南通三建新签蒙古国阿尔泰集团办公及商业开发综合体项目合同额1.4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09亿美元,下降12%。在建项目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东盟。在“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完成营业额2.01亿美元,增长31.3%,占全市39.5%。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苏丹、阿联酋、沙特依次是对外承包工程最多的国家。
3.新派对外劳务、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增长。全市新派各类劳务2562人,减少7.6%;期末在外22236人,减少7.6%。其中,工程项下新派362人,减少58.3%;劳务项下新派2200人,增长15.6%。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0.72亿美元,增长13.5%;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0.92亿美元,增长3.9%。新派人数、期末在外人数较多的国家是新加坡、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安哥拉、阿尔及利亚。
五、服务外包
1-4月,全市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1%,执行金额7.2亿美元,增长38.1%。全市服务外包从业人数超过6.3万人。
1.医药研发等高端领域呈稳步增长态势。全市信息ITO、BPO、KPO执行金额分别为4.3亿、1.4亿、1.5亿美元,占比分别为59.74%、19.4%、20.8%。从KPO细分领域看,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设计、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全市占比不大,但保持50%左右稳步增速。
2.美国、日本是离岸发包主要市场。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6亿美元,增长58.7%,其中承接来自美国、日本的离岸执行额分别为0.54、0.52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4.7%、33.2%。承接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区外包业务增长迅速,离岸执行额占全市18.7%。欧盟市场开始缓慢提升,增长35.8%。
3.专业园区支撑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市5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完成接包合同金额、执行金额、离岸执行金额分别为7.5亿、6.7亿、1.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92.6%、93.1%、81.3%。全市从业人员超过6.3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员超过65%,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90.9%,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占3.6%。5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吸纳就业人数占89.6%。
4.县区总体增速和各版块间增长稳定。市区4区和5个县(市)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4.5亿、2.7亿美元,分别增长25%、68.7%,分别占全市62.5%、37.5%。县区保持中高速增长,并小幅上升,海安县、如东县增速均超过45%。4区中崇川区增长39.7%,市开发区、港闸区、通州区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