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数据

上半年全市商务运行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28 字体:[ ]

上半年全市商务运行情况

1-6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67个,同比增长4.4%。协议利用外资36.06亿美元,增长55.2%。实际利用外资15.34亿美元,增长2.2%,增幅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分别完成全年工作目标、计划目标的51.1%、61.4%,总量全省第4。

1.结构调整优化。重大项目占比提升。1-6月,全市共新批总投资及净增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56个,增长55.6%;协议外资26.16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72.6%。实际到账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8个,到账外资10.21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66.6%。“3+3”产业招商取得进展,电子电器、智能科技等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船舶海工产业等均有重大项目引进、增资。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7.45亿美元,增长28.7%,占全市48.6%。高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0.5亿美元,增长130.4%。数据中心、健康管理、融资租赁领域均有重大项目引进。计算机、网络系统研发,设备检测、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服务以及投资管理、休闲旅游、物流仓储等一批新兴服务业项目落户。新批外资融资租赁项目4个。制造业利用外资下降23.7%,占全市总量的45.1%,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

2.投资来源地保持稳定。香港仍为我市主要来源地,实际利用外资10.18亿美元,增长17.1%,占全市66.4%。其余前五位分别是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日本、印度尼西亚。新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别投资项目10个,协议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增长70%;实际投资1.45亿美元,增长58.5%,占全市9.5%,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实际投资分别为0.81亿、0.6亿美元,分别增长6.6%、927.3%,分别占“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总量的56.1%、41.7%。

3.区域发展整体向好。全市共有5家单位完成实际利用外资目标序时任务,完成率55.6%。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分别完成58.6%、78.3%、51.2%。启东市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亿美元,达2.4亿美元,完成工作目标的71.9%。

二、对外贸易

1-6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987.7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737.7亿元,增长10.4%;进口250亿元,下降10.2%。按美元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51.99亿美元,下降1.5%,其中出口113.55亿美元,增长4.2%;进口38.44亿美元,下降15.3%。我市进出口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

受市场采购贸易增量以及船舶海工出口拉动,以及同比基数较低原因,6月当月,全市进出口总值178.8亿元,同比增长18.2%,较1-5月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3亿元,增长27.7%;进口45.8亿元,下降2.8%。

1-6月,全国、全省外贸三项指标均下降,我市进出口、出口总体平稳、较快增长,进出口增幅分别好于全国、全省7.7个、7.6个百分点;出口增幅分别好于全国、全省12.5个、11.5个百分点。但我市进口仍然两位数下降,降幅分别深于全国、全省5.5个、3.7个百分点。

1.电子电器出口高速增长,船舶海工、集装箱下滑严重,光伏行业整体向好,纺织服装平稳较快增长。1-6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3.6%。其中,电子电器产品出口增长较旺,增幅74.5%,增量50.8亿元,其中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增加35.4亿元,大户增长较快。随着日、美、欧等传统市场新增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以及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拓展迅猛,光伏行业整体趋势向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30.4%。船舶海工出口下降51.2%,几大船企均表现不佳。集装箱出口下降42.4%,同比减少15.9亿元。纺织服装出口增长10.2%,占全市27.9%,其中服装出口增长4.9%,家纺出口增长10.5%。化工产品出口增长7.7%,重点企业快速增长。电子电器、服装、家纺、化工、船舶及海工和光伏太阳能等六大出口主导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6.1、14.7%、9.5%、8.2%、5.8%和4.2%,合计占全市58.7%。

2.对日、欧出口小幅增长,美国市场小幅下降,新兴市场持续低迷。出口市场前五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日本、美国、香港、新加坡和印度,占全市出口比重分别为13.7%、12.9%、10.3%、5.8%和3.6%。对美国、新加坡出口下降,其他均不同程度增长。三大主体市场出口总量排名为日本、欧盟、美国,增幅分别为4.5%、2.3%和-3.3%。新兴市场持续低迷,对东盟、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出口均下降,降幅分别为8.8%、26%和7.9%;对非洲出口增长40.8%。

3.一般贸易增势好于加工贸易,市场采购贸易发展较好。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为-0.5%、0.7%,分别占全市59.2%、59.1%;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下降14.7%、14.2%,分别占全市27.8%、25.5%。6月当月,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0.3亿元,1-6月形成出口增量105.1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4.2%,分别带动全市出口、进出口增速上扬15个、10.6个百分点。

4.民营企业增长大幅好于外资企业,实绩企业数有所减少。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5064家,有出口实绩企业4748家,分别比上年底减少342家、308家。进出口超10亿元企业13家,超亿元企业142家;出口超10亿元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111家。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35.1%、37.3%,分别占全市的45.8%、54.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均下降,降幅分别为12.7%和15.0%,分别占全市48.2%、41.2%。

5.进口仍然下降。全市进口下降10.2%,其中6月当月下降2.8%。下降主要原因是LNG和船舶海工等大户进口大幅减少。LNG进口减少15.4亿元,降幅45%。几大船舶海工企业大幅下降。LNG因素和船舶海工的缺口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等影响,拖累全年进口增速。

6.各地出口、进口增速不协调性明显、相向性差,总体出口好于进口;县区、市区各具优势。海门市主要受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业务出口增量贡献,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91.9%、206.1%,两项指标均领跑全市。5个县(市)区进出口下降,崇川区、如东县、如皋市降幅为两位数。另有4个县(市)区出口增长,其中启东市、市开发区、通州区增幅为两位数;崇川区、如皋市、港闸区出口呈两位数下降。5个县(市)区进口呈两位数下降。南通综保区进出口7.7亿元,下降1.2%,占开发区总量的4.6%,占全市0.8%。各县(市)区自身的出口、进口增速普遍不协调,指标间差距大,7个县(市)区出口、进口增速相差数十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海门市出口增速超进口268.3个百分点,进口下降62.2%全市垫底。市区进口增速超全市整体16.7个百分点,出口增速落后16.4个百分点。县区进口增速总体弱于市区,出口增长总体好于市区。

三、消费品市场

1-6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2.1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同比快1.4个百分点,增速超目标0.9个百分点,超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同比上升两个位次。

1.县域消费稳中有升。海安等五县(市)实现社消零780.89亿元,增长11.0%,同比回升0.7个百分点。四个县(市)达到或超过11%,启东市增长11.1%。 

2.市区消费增长偏缓。市区实现社消零501.2亿元,增长10.8%,增速同比快2.4个百分点。崇川区、市开发区后劲依然偏弱,分别增长10.0%、10.6%,分别低于全市整体0.9个、0.3个百分点。

3.住餐行业增速回升。全市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111.1亿元,增长12.7%,增幅高于全市整体1.8个百分点,占全市社消零比重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

4.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截止6月底,限上法人企业2406家,较去年底净增140家,提高社消零增幅约0.8个百分点。限上企业实现社消零425.6亿元,增长9.6%,同比快4.9个百分点。对全市社消零的贡献率29.6%,同比提高12.8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汽车类企业、家具类企业、食品粮食烟酒类企业销售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2.9%、19.7%、16.3%。

5.大类商品销售九成增长。按限上企业统计,20个商品类别中,18个类别实现增长,增长面90%。销售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建筑装潢、汽车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具类、煤炭制品类,分别增长28%、12.9%、16.1%、19.7%、16.4%;销售增长回落的行业主要是通讯类、金银珠宝类,增幅分别为2.1%、-11.4%。

四、外经合作

1-6月,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5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76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0.02亿美元,下降17.5%。

1.境外投资加快发展。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76亿美元,占全市总额87.1%。电子、化工、服装等制造业中方协议投资额4.02亿美元,增长1805%,占全市51.7%。三产技术研发类投资2.31亿美元,增长1946%,占全市30%。投资目的地有28个国家(地区),对新兴市场投资加快。对印尼、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新增境外投资项目2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82亿美元,增长19.2%,占全市49.2%。新增并购项目12个,同比增加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51亿美元,增长1405%,占全市45.2%。

2.对外承包工程下滑明显。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8.67亿美元,下降19.4%,占全市对外承包劳务总量的86.5%。其中,完成建筑工程营业额7.46亿美元,下降17%,占承包工程营业额的86%;成套设备完成营业额1.21亿美元,下降31.3%,占14%。去年新签合同不理想,直接导致8家企业营业额同比减少四成以上,27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没有海外经营业绩。受国际原油价格低位徘徊影响,海工装备持续低迷,营业额仅完成0.85亿美元,下降21.5%。在建项目主要分布在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苏丹、阿联酋、沙特等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完成营业额2.45亿美元,下降25.2%,占全市28.3%。新签合同额2.39亿美元,增长23.5%,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合同额1.96亿美元,占合同总额的82%。新签项目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越南、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等国家。

3.对外劳务合作有所萎缩。全市新派各类劳务4181人,下降28.8%,期末在外24074人,增长14.2%。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新派1140人,期末在外7091人;劳务合作项下新派3041人,期末在外16983人。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1.02亿美元,下降39.7%;劳务人员实际收入1.35亿美元,下降3.3%。新派人数较多的国家是新加坡、日本、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巴基斯坦,期末在外人数较多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面临较多困难, 8家企业今年以来无新派劳务。

五、服务外包

1-6月,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63家;服务外包执行金额8.4亿美元,同比增长41.8%;服务外包从业人数超过5.5万人。

1.信息技术外包占据主导,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金额5.1亿美元,知识流程外包 (KPO)执行金额1.7亿美元,占比分别为61.5%和20.3%,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服务外包产业继续向高端领域拓展,工业设计、动漫与网游开发等增幅超过40%。

2.在岸市场潜力加速释放,离岸市场日趋多元。医药研发、数据分析等企业采用产业链延伸或商业拓展的方式,积极挖掘市场需求,开始承接长江沿线城市的发包业务。全市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6.8亿美元,增长34.2%;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超过1亿美元,直接面向海外接单的业务规模有所扩大。爱信(南通)汽车技术中心直接承接日本市场的汽车零部件研发、设计、测试等业务,上半年执行额550万美元。美国、欧盟市场发展迅速,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业务稳步提升。

3.专业园区规模效应显现,错位发展特色明显。截至6月底,入驻各类专业园区的服务外包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89.6%,贡献的服务外包执行额超过87%,吸纳就业人数占89.8%。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皋高新区等5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顺利通过省商务厅考核。各专业园区之间互为补充又相互协调,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崇川科技园、如皋高新区以软件研发、电商平台为主,南通开发区以大数据为特色,海门临江生物医药园在医药研发领域已有很高的知名度。

4.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高端项目相继入驻。香港亚洲脉络落户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建设数据产业基地和脉络中国总部。全球著名市场调研公司AC尼尔森与南通开发区签约,主要从事线上线下数据的采集、分析、研究。南通赛格动漫产业园区正式对外开园运营,已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泉州等地十余家国内外优秀动漫企业和知名品牌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