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数据

2017年全市商务运行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29 字体:[ ]

一、利用外资

2017年,全市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5.47亿美元,其中商务部确认24.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新批项目348个,增长5.8%;协议外资53.61亿美元,下降11.5%。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9.6%,列全省第四位。

1.服务业引资增势明显。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4.5亿美元,增长6.8%,占全市59.8%,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融资租赁业进一步提速,新备案14家,增资5家。供应链管理、汽车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外资项目开始显现。制造业引资总量、占比、增速均下降,实际利用外资9.45亿美元,下降1.6%,仅占全市39%,占比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长态势良好,实际投资1.16亿美元,增长111.8%,高技术服务业实际投资3.47亿美元,增长139.6%。

2.重大项目支撑有力。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8个,投资总额1.9亿美元。印尼金光集团投资的金光高档生活用纸产业基地,将打造全球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和研发基地。蓝星旭化成工程塑料研发制造和销售项目、荣威娱乐用品项目、雅威空气净化设备制造项目、联钢精密紧固件项目等一批超亿美元项目落地。通海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运营、瑞德高端酒店、泓奥仓储、小咖秀视频应用等大体量服务业项目落地。

3.企业运营保持稳定。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153.9亿美元,增长4.3%。一批制造业企业以及服务业企业新上项目扩大规模,积极抢占市场份额。外商投资企业协议增资12.96亿美元,增长19.3%。外商投资企业共缴纳涉外税收145.48亿元,增长20.4%。

4.美欧日投资增长较快。实际外资来源前五依次为香港、美国、日本、英属维尔京群岛和新加坡,实际投资合计19.53亿美元,占全市80.6%。香港仍是我市第一投资来源地,实际投资14.64亿美元,下降4.8%,占全市60.4%。美国实际投资1.81亿美元,增长262.1%。日本实际投资1.25亿美元,增长21.5%。欧洲地区实际投资1.23亿美元,增长152.4%。

5.园区不平衡性较大。南通高新区、如皋开发区、海门开发区引资实绩增幅较大,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12亿、2.05亿、2.06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56.2%、128.8%、66.3%。海安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增长2.4%。总体看,除南通开发区进入全省前十名外,其他国家级开发区引资实绩均排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的中后位次,5个国家级开发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合计12.05亿美元,占全市49.7%,对全市支撑作用有待提高。

二、对外贸易

2017年,我市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360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出口1691.9亿元,增长11.5%;进口668.3亿元,增长28.9%。进出口、出口增幅均低于全省、高于全国,进口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全国,进出口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

12月当月,全市进出口总值为215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出口139.6亿元,下降10.3%;进口75.4亿元,增长20.2%。

1.船舶海工、集装箱、农药化工增势强,纺织服装较快增长,电子电器、太阳能下降。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6%,占全市39.3%,其中,船舶海工出口增长50.9%,集装箱出口增长38.9%,电子电器出口下降10.4%,机械设备出口增长13.6%。太阳能电池出口下降30.7%。纺织服装出口增长6.4%,占全市28.7%,其中服装出口增长7.6%,占全市16.1%;家纺出口下降2.1%,占全市8.7%。农药化工产品出口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出口增长23.9%,占全市9.1%。全市六大出口主导产品服装、电器及电子产品、化工、家纺、船舶及海工、机械设备出口合计占全市59.1%。

2.对主体市场出口增势较好,新兴市场回落。出口市场前五分别为美国、日本、香港、印度和荷兰。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主体市场出口增幅分别为23.5%、17.4%、2.3%,合计增长14%,占全市42.2%,欧盟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对新兴市场出口合计增长6.4%,占全市26.4%,其中,对拉丁美洲、非洲、东盟出口增幅分别为18.4%、5.9%、4.7%,对大洋洲出口下降7.3%。

3.一般贸易增势好,新业态发展较快。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21.1%、11.6%,分别占全市64.9%、61.9%;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1.9%、6%,分别占全市23.9%、24.5%。一般贸易增速同比较大提升,加工贸易实现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同比提升,加工贸易占比下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22.1%,占全市12.4%。跨境电商“9610”出口增长328.9%,“9610”B2C模式出口规模全省第一。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一达通、亿森供应链合计出口15.8亿元。

4.贸易主体稳定增加,民营企业主体作用超外资企业。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6606家,较上年增加808家;有出口实绩企业5495家,增加178家。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19.3%、13%,分别占全市47.9%、54.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7.3%、9.6%,分别占全市44.2%、42.1%,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增速和占比均明显超过外资企业。

5.多数地区快速增长,少数地区下降,进口总体好于出口。如东县、海门市、如皋市、崇川区等4个县(市)区进出口大幅增长,出口均为两位数快速增长。3个市(区)进出口、出口下降,且均下降明显。2个市(区)进口下降,其他均为两位数及以上增速。如皋市、崇川区、市开发区、如东县等4个县(市)区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均实现快速增长,三项增速协调均衡。

6.进口大幅增长。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增,带动全市进口增长28.9%。进口市场前五分别为美国、日本、卡塔尔、韩国和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9.5%,进口数量上涨103.2%;集成电路价格上涨11.1%,进口数量上涨17.3%;乙二醇价格上涨28.7%,进口数量上涨256.8%;苯乙烯价格上涨23.7%,进口数量上涨106.6%。中石油LNG、通富微电子、化工轻工、千福农业、千昊化工、德源高科、王子制纸等进口增幅大。

三、消费品市场

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3.41亿元,同比增长9.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1.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市场实现社消零2122.31亿元,增长9.3%,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社消零750.10亿元,增长8.7%,回落1个百分点。

2.部分区域消费回落。市区实现社消零1119.61亿元,增长8.8%,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崇川区、市开发区分别增长8%、7.3%,分别回落2.1、3.3个百分点;启东市社消零增长8.8%,回落2个百分点。

3.限上企业数量增加。全市限上法人企业2522家,较上年净增107家,限上企业实现社消零920.55亿元,增长1.7%,回落5.9个百分点,占全市32%。其中销售额超50亿元企业10家,比上年少1家;超20亿元企业36家,比上年多10家。

4.重点商品保持增长。全市限上企业零售额986.22亿元,增长2.5%。21个商品类别中,16个类别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1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4%。受政策和上年较高基数影响,汽车销售增长5.1%,增速回落4.4个百分点。与民生相关的吃、穿等基本生活类销售乏力,粮油食品下降9.2%,服装类仅增长2.1%。

5.龙头企业影响明显。全市前十强商场实现零售额76.37亿元,增长7%,低于全市2个百分点。前十强超市实现零售额44.95亿元,下降44.4%,其中江苏乐天玛特商业有限公司零售额大幅下降。

6.住餐行业运行良好。全市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247.76亿元,增长9.6%,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大型法人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85.92亿元,增长4.1%,同比回升10.6个百分点。

四、外经合作

2017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5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3.6亿美元,增长12.5%;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8.1亿美元,下降9.8%,。

1.对外投资逆势增长,总量攀新高。全国、全省境外投资大幅下降,我市境外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增幅12.5%,总量再攀新高,但新批项目数同比减少50%。投资主要流向以产能合作为主的制造业、建筑业、环境管理业,协议投资额分别为2.57亿、1.7亿、7.86亿美元,合计占全市89%。房地产、体育、娱乐等行业无新增投资。对27个国家(地区)投资,其中,对欧洲投资最多,中方协议投资额8亿美元,增长1092.52%,占全市59.1%。对“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协议投资2.5亿美元,占全市18.4%。并购类项目14个,中方协议投资9.03亿美元,增长106.6%,占全市66.4%。

2.对外承包工程下降,新签大项目合同额增长。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5.2亿美元,下降11.9%,降幅收窄,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在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完成营业额1.8亿美元,增长26.3%;非洲、中东传统市场完成营业额分别占全市61.1%、18.9%。“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完成营业额占全市35.1%。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6.92亿美元,下降11.6%。新签大项目增长,新签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合同额4.46亿美元,增长21.4%,占全市64.4%。装备制造总成套项目增多,援外项目取得突破,新增项目4个。

3.新派劳务、劳务人员收入总额小幅增长。新派各类劳务8869人,减少3.1%,期末在外24132人,增长0.8%。其中,劳务项下新派8032人,增长5.3%,期末在外18223人,增长4.2%。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2.64亿美元,减少0.7%,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2.87亿美元,增长2.8%。新派人数、期末在外人数较多的国家是新加坡、日本、俄罗斯、安哥拉、阿尔及利亚。

五、服务外包

2017年,全市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6.1亿美元,同比增长26%,执行金额23.7亿美元,增长35.5%%,服务外包执行额位列全省第四,从业人数7.6万人。

1.行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全市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金额分别为12.7亿美元、5.1亿美元、5.9亿美元,占比分别为53.6%、21.5%和24.9%。高端外包领域的迅猛增长,对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以华冈、凌志等为代表的ITO外包企业逐步向高端装备内嵌软件、产品制造过程管控软件等新兴软件技术领域拓展。BPO领域的携程、91网络等企业不断开拓“互联网+”应用新领域。

2.新兴离岸市场不断拓展壮大。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6.4亿美元,增长22.5%,主要业务来源仍集中在日本、美国,分别占全市40.5%、37%。离岸外包市场从日本、美国、欧盟等地区向东南亚、中东、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

3.总体规模稳步增长。新增服务外包企业70家,全市服务外包企业总数1213家。新增从业人员14954人,从业人员总数7.6万人。新增一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6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接包合同金额、执行金额、离岸执行金额分别为24.6亿、22.3亿、5.7亿美元,分别占全市94.3%、94.1%、89.1%,增幅均高于全市。

4.市区、县区总体稳步快速增长。市区4区和5个县(市)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15.5亿、8.2亿美元,分别增长33.6%、39%,分别占全市65.4%、34.6%。市开发区执行额占全市36.5%,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