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外资
1-2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0个,同比下降25.9%;新增协议外资5.52亿美元,增长103.3%。实际利用外资6.24亿美元,增长13.5%,总量暂居第3,增幅高于全省18.4个百分点。2月当月,新批外资项目9个,协议外资2.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9亿美元,分别增长50.3%、125%。
1.项目招引成效突出,引资质量明显提升。项目单体规模扩大。新批项目协议外资单体规模为1970.9万美元,同比增长226.7%。服务业项目为主。新批服务业项目12个,占全市60%,合计协议外资2.95亿美元,占新批项目协议外资的74.7%。新批制造业项目5个,占全市25%,合计协议外资0.71亿美元,占新批项目协议外资的18%。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全市新批及净增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8个,同比减少2个,协议外资3.3亿美元,增长84.9%,占全市总额的59.8%,其中超亿美元项目2个,同比增加1个。增资扩股增长迅猛,70家外资企业新增协议外资1.86亿美元,增长71.2%,占新批协议外资的33.7%。
2.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二、三产实际利用外资占比分别为0.95%、45.88%、53.17%,三产占比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利用外资正由二产为主向三产为主转变。制造业转型加快,实际利用外资2.56亿美元,占总量的41%。食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5个较大规模的行业合计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占制造业的76.2%,列一、二位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造品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制造业的21%、18.6%。传统纺织、服装鞋帽下降62.7%。制造业利用外资向中高端迈进。服务业量质提升,实际利用外资3.37亿美元,增长16.9%,占总量的53.,2%,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品分销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379.1%,占服务业的53.2%。仓储业、公共设施、综合技术服务分别增长23.85%、37.74%、9400%,占服务业比重上升。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聚集态势初步形成,实际利用外资5300万美元,增长111%。高新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23.4%。房地产未有新批及到帐项目,建筑业下降61.2%。我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正由传统行业支撑向现代、新兴服务业驱动转化。
3.主要投资来源稳定,重点地区快速增长。得益于经贸活动的持续活跃,亚洲地区仍是我市最主要投资来源地。新批港资项目13个,协议外资、实际投资分别为4.54亿美元、5.46亿美元,分别增长98.8%、20.7%,分别占全市82.1%、87.4%。香港地区实际投资继续保持首位,投资项目10个,协议外资4.4亿美元,实际投资3.9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50%、79.6%、63.2%。受伽林贸易有限公司到帐拉动,印度尼西亚跃升至第二位,实际投资6048万美元,增长2752.8%,占全市9.7%。日本、新加坡、英属维尔京群岛,增幅分别为-12%、69.8%、40.2%。因上年基数较小,外资规模较大的新加坡实际投资增长69.8%。
4.区域板块均衡发力,主要园区支撑有力。县区好于市区。共有7家单位达到序时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率77.8%,其中市区2家,分别为港闸区、南通开发区,县区5家全部达到序时进度,且进入全省县市前13位。如皋市成为今年首个实际利用外资超亿美元县市,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120.4%,完成工作目标的32%,总量列全省市县第7,序时进度列全市首位。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占全市近1/3。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居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第6位,海门、如皋开发区引资规模大幅攀升,分别增长1748.1%、39.7%,分别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第12、17位,排名分别上升10位、6位。
5.企业运行总体良好,支撑带动作用显著。主要指标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1.9亿元,增长160%,增幅高于全市146.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1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1.8亿元,增长6.6%。缴纳涉外税收19.1亿元,增长3.9%。
二、对外贸易
1-2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82.9亿元人民币,同比(人民币计,下同)下降14.6%。其中,出口211.0亿元人民币,下降12.4%;进口71.8亿元人民币,下降20.3%(以美元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3.69亿美元,同比下降19.1%,其中出口32.63亿美元,下降17.1%,进口11.06亿美元,下降24.7%)。1-2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量仍超常州居全省第四位。2月当月,全市进出口总值为11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5%,其中出口88.1亿元人民币,下降17.4%;进口28.4亿元人民币,下降25.1%。
1-2月,全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均两位数下降,全省降幅分别为5.9%、5.2%、7.1%。我市进出口降幅大于全省8.7个、全国2个百分点,出口降幅大于全省7.2个、小于全国0.7个百分点,进口降幅大于全省13.2个、全国8.5个百分点。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船舶海工交船相对集中,LNG进口急剧下降。扣除船舶海工不稳定因素,1-2月进出口下降1.6%,出口增长1.5%,均好于全国全省。
1.机电产品出口降幅大,电器电子、光伏太阳能高速增长,纺织服装下降。1-2月,机电产品出口下降21.6%,占全市出口42.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船舶海工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船舶海工下降67%,集装箱出口下降43.9%。受大户出口稳定增长拉动,全市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55.4%,占全市14.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3.9%,占全市15%。纺织服装出口下降6.1%,占全市29.4%。家纺出口下降7.8%。受纺织服装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影响,对美国、日本出口降幅较大,一些大户出口两位数下降。化工产品出口下降3.8%,占全市8.5%。农药出口价格持续低迷,量增价跌,下降7.4%,大户下降较大。光伏太阳能出口增长40.9%,韩华新能源出口增长40.7%。
2.对美欧日出口下降明显,新兴市场低迷,香港市场增长突出。1-2月,对三大主体市场出口总量依次为日本、欧盟、美国,降幅分别为-7.6%、-10.5%和-15.3%。对东盟、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出口分别下降57.6%、21.7% 和0.9%,对非洲出口增长9.6%。进出口市场前五分别为日本、美国、香港、印度和韩国,进出口增幅分别为-9.1%、-14.0%、78.9%、85.7%和-23.8%。
3. 一般贸易降幅浅于加工贸易,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业务发展态势较好。1-2月,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下降7.2%和4.6%,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下降33.4%和36.1%。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62.6%,超加工贸易32.1个百分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业务发展态势较好,1-2月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形成约14.7亿元人民币出口增量。
4.民营企业快速增长,大幅好于外资企业。1-2月,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4140家,有出口实绩企业3899家。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16.0%、16.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下降26.3%和31.4%。
5.超半数地区进出口大幅下降,进口下降拖累较大。1-2月,进出口降幅突出的是如皋市、如东县、港闸区、崇川区、海安县等5个县(市)区,降幅分别为33%、27.9%、26.6%、22.7%、10.7%,通州区、海门市、市开发区小幅增长。如皋市、港闸区、崇川区出口下降突出,降幅分别为40.9%、33.8%、27.3%,海门市等4个县(市)区出口增长,海门市增长43.3%领跑全市。5个县(市)区进口两位数大幅下降,如皋市增长40%领跑。5个县(市)区进出口降幅主要由进口大幅下降所致。
三、外经合作
1-2月,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34亿美元,同比增长48%。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3.27亿美元,下降21%;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4亿美元,增长45.8%。
1.重大项目、重点国别带动协议投资增长巨大,实际投资额下降。1-2月,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个,如皋双马化工的杜库达印尼有限公司增资8000万美元从事棕榈油、脂肪酸等生产、销售。制造业投资占近七成。得益于如皋双马印尼项目的增资,二产中方协议投资额0.98亿美元,增长352.46%,占全市总量72.9%,其中制造业协议投资额0.93亿美元,增长469.1%,占全市69.1%。三产中方协议投资额0.36亿美元,下降47.3%,占全市27.2%。南通舜康投资、洛伊克巴德生物工程、天楹赛特环保能源等公司分别在澳大利亚、瑞士、美国等发达国家设立研究中心从事细胞技术、健康保健品、LED产品研发。对亚洲投资占近八成,协议投资额1.06亿美元,增长257.8%,占全市79.2%,其中对印尼协议投资0.8亿美元,占全市59.7%。对欧洲协议投资额0.96亿美元,增长1431.5%,占全市7.2%。对“一带一路”沿线仅缅甸、印尼、哈萨克斯坦、立陶宛4个国家投资,协议投资额共计0.98亿美元,增长346.2%,占全市72.9%。全市实际投资下降明显,投资额0.22亿美元,下降73.9%,主要受南通综艺实际投资同比巨额减少影响,实际投资1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无超千万美元项目。
2.承包工程发展较为困难,营业额大幅下降,新签项目少。1-2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85亿美元,下降20.5%,占对外承包劳务总量的87.2%。其中,成套设备完成营业额0.47亿美元,增长73.5%,占16.6%,建筑工程完成营业额2.38亿美元,下降28.3%,占83.4%。在建项目依次分布在安哥拉、苏丹、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韩国、沙特、英国等国家,完成营业额均超过1000万美元。由于江苏中信在沙特市场营业额锐减,直接影响到在“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只完成营业额0.65亿美元,下降62.1%。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11亿美元,增长438.9%,增幅高的原因主要是去年同期金额小,新签合同额主要来自两个项目,分别是南通三建新签泰国曼谷市泰华城建设项目合同额8512万美元,南通六建新签越南云中工业园区11、15、16栋工程合同额1500万美元。
3.对外劳务合作有所萎缩,新派劳务及劳务人员收入均大幅下降。1-2月,新派各类劳务940人,下降60.7%;期末在外23446人,增长11.9%,雇佣项目所在国劳务2849人。其中,工程项下新派159人,下降20.5%,占比16.91%,劳务项下新派781人,下降58.6%,占83.1%。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0.28亿美元,下降62.2%,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0.42亿美元,下降24.2%。劳务企业越发两极分化,16家企业1-2月未有新派劳务。新派人数较多的国家主要是日本、新加坡、阿尔及利亚,期末在外人数较多的是日本7168人、新加坡5882人、安哥拉3023人、阿尔及利亚23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