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外资
2016年,全市利用外资总量、份额、质量均有提升。实际利用外资26.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商务部确认实际利用外资23.9亿美元,居全省第4,增长3.1%,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占全省9.7%,份额稍有上升。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29家,增长4.4%;新增协议外资60.55亿美元,增长20.8%(剔除赛麟项目10.2亿美元无形资产,增长0.5%),总量全省第2。
1.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业首超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4.14亿美元,增长26.5%,占全市59.3%,其中分销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6.77亿美元,房地产、仓储均接近1亿美元,综合技术、公共设施服务业增长均在3倍以上。新增融资租赁企业10家为历年总和,新增到帐外资近亿美元,全市融资租赁(担保)企业累计21家。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降幅大,利用外资额9.6亿美元,超亿美元行业板块由上年5个减少为3个,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其中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实现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8.4%,其中服务业1.4亿美元,增长213.5%,研发与设计、专业技术增长迅猛。
2.重大项目强势突破,支撑拉动作用显著;增资扩股态势稳定。全市新批总投资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25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27个,均较上年大幅增多。新引进“3+3+N”重大产业项目39个。成功引进了一批电子机械、功能食品、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一批数据中心、节能环保、新能源、供应链管理、物流仓储、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实际到账超千万美元项目78个,较上年明显增加,到账额占全市67.6%,其中到帐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乐天玛特、诚仁中国被省商务厅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市增资扩股企业111家,占年报的3.4%;协议增资10.82亿美元,增长21.5%(剔除无形资产出资),增速较上年提高。股权并购等方式设立企业16家。
3.主要投资来源基本稳定,部分国别增长或下降分化较大。亚洲保持投资主要来源地位置,新批项目243个,占全市73.9%;协议外资39.6亿美元,占65.4%;实际投资20.18亿美元,占84.5%。重点地区有所波动。实际投资前五位分别是香港、新加坡、日本、台湾、英属维尔京群岛,合计占全市81.8%,其中香港投资增长6.9%,占全市近2/3,新加坡、台湾投资分别增长35%、2.4%,日本、英属维尔京群岛分别下降26.6%、11%。北美洲实际投资0.66亿美元,增长130.5%。“一带一路”沿线投资1.9亿美元,增长1.4%。
二、对外贸易
201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035.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8%。其中,出口1516.7亿元,增长7%;进口518.6亿元,下降4.5%。12月当月进出口2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其中出口155.5亿元,增长9.4%;进口62.7亿元,增长18.1%。全市外贸进出口、出口均实现增长,增速小幅高出全国全省,进口下降,降幅略深于全国全省。进出口规模保持全省第四,占全省比重比上年略有提高。
1.船舶海工大幅下降拖累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其他产品较为平稳。全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9%,占全市40.7%,其中,电器电子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增幅23.7%,增量41亿元。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16.7%。船舶海工出口下降43.2%,集装箱出口下降22.8%。大型船企、集装箱企业增速分化较大。纺织服装出口增长10.9%,占全市30%,其中服装出口增长9.1%,家纺出口增长7.1%。化工出口增长7%,大户出口形势较好。服装、电子电器、家纺、化工、船舶及海工和光伏太阳能等六大出口主导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市16.6%、14.1%、9.9%、8.2%、5.5%和4.1%,合计58.4%。
2.出口目的地保持扩展态势,日本、欧盟市场增长,美国市场下降,新兴市场总体下降。全市出口国家和地区201个,出口市场前五分别为日本、美国、香港、印度、新加坡,占全市比重分别为14.7%、13.5%、8.4%、4%、4%。对日本、美国、欧盟三大传统市场出口增速分别为6.5%、-3.3%和3.1%,占全市41.3%,总体增长2.1%。新兴市场下降4%,占全市27.6%,除非洲增长14.1%外,东盟、拉美、大洋洲均下降。对“一带一路”出口增长20.7%,高于全市13.7个百分点,占全市27%。金砖国家中,对印度、俄罗斯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巴西、南非市场下降。
3.一般贸易增速大幅减小,加工贸易持续较快下降,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表现优异。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0.9%,其中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为-0.9%、6.3%;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12.6%,其中出口、进口均下降,降幅分别为10.4%和17.3%。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分别占全市61.8%、25.7%。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进口均下降较大,外资企业设备进口、对外承包工程出口均大幅下降。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通关19921票,出口172.5亿元,占全市11.4%,主要是电子电器、纺织服装、家纺家居、轻工工艺等产品。跨境电商起步,通州空港产业园“9610”项下通关19.15万单,出口额1370万元,居全省第2。南通一达通企业服务公司和南通亿森供应链管理公司分别出口2.2亿、2亿美元。
4.主体队伍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出口规模首超外资企业、增速大幅好于外资企业。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5798家,有出口实绩企业5402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89和346家。23家企业进出口超10亿元,14家企业出口超10亿元。民营企业出口首次超过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8.2%,其中出口、进口分别为821.2亿元、127.4亿元,分别增长18.6%、16.1%;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下降8.6%,其中出口、进口分别为650.2亿元、322.5亿元,分别下降7.1%、11.4%。民营企业外贸主要指标均实现快速增长,外资企业指标均持续下降明显。
5.各地增长态势较为清晰,出口规模增速主导进出口增速,增长多于下降。全市进出口下降地区、出口下降地区均为3个,均是崇川区、港闸区、如皋市,且所有降幅均为两位数,崇川区降幅最大,其他地区进出口、出口均实现增长,海门市继续领跑进出口、出口。如东县、海安县、市开发区三项指标均实现增长,除市开发区进口增速稍弱外,其他增速均明显。进口总体偏弱,海门市降幅最大。市开发区、崇川区规模接近,市开发区增势强于崇川区。南通综保区进出口下降34.1%,占市开发区5.5%,占全市0.9%。
三、消费品市场
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增幅居全省第9,呈现稳中有进、增速回暖的良好态势。
1.消费市场回暖趋稳。全市社消零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超市政府年度目标0.7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实现社消零1942亿元,增长11%,比上年快0.9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社消零690.88亿元,增长9.7%,比上年快0.6个百分点。
2.区域消费相对平衡。5县(市)实现社消零1603.74亿元,增长10.8%,高于市区0.3个百分点。市区实现社消零1029.13亿元,增长10.5%。如皋市、通州区增幅同为10.9%,列全市第一。
3.限上销售稳中有进。全市限上法人企业2415家,较上年净增149家,限上企业实现社消零867.71亿元,增长7.6%,比上年快2.1个百分点,占全市33%。其中销售额超50亿元企业11家,超20亿元企业26家,分别比上年多5家和11家。
4.重点商品实现增长。按限上企业统计,21个商品类别中,19个类别增长,增长面90.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家具类分别增长15.8%和19.3%。服装类商品销售增长13.1%。汽车销售增长9.5%。
5.住餐行业运行良好。全市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311.65亿元,增长17.3%,增幅高于全市6.6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大型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86.12亿元,增长14.7%,比上年回升2.8个百分点。
6.传统商业销售下滑。全市零售额前十强商场实现销售额71.36亿元,下降5.4%,6家商场下降。前十强超市实现销售额123.13亿元,下降11.1%,仅2家超市增长。
四、外经合作
2016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1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2.09亿美元,居全省第四,比上年增长6.1%;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20.07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下降17.6%。
1.境外投资亮点较多。制造业增长和大项目增资都很突出。新增电子、纺织和化工等制造业项目34个,增长126.7%;中方协议投资额5.79亿美元,增长967.1%,占全市47.9%。如皋双马化工、南通大东公司、中天科技等增资突出。对“一带一路”沿线新增项目4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占全市44.3%,主要在印尼、马来西亚。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始在沿线国家设立境外公司,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跨国并购活跃,新增项目2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37亿美元,增长535.6%,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通过并购,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企业获得了世界先进技术,获取了设计、品牌和营销渠道,获取了境外资源。
2.对外承包工程下降。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7.28亿美元,下降18.9%。不少企业现不同程度下降,少数企业下降七成以上。多数地区下降,不少地区降幅大。建筑工程完成营业额下降17.3%,占比83.1%,成套设备完成营业额下降26.1%。在建项目主要分布在安哥拉、阿联酋、阿尔及利亚、沙特、苏丹等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完成营业额下降5.6%,占全市35.4%。全市新签合同额下降10.6%,项目由非洲、中东传统市场向东盟等新兴市场延伸。
3.新派劳务大幅下降,劳务人员工资收入总额下降。新派各类劳务9149人,下降35.8%,期末在外23948人,下降5.2%。其中,劳务合作项下新派7627人,下降34.6%,期末在外17496人,下降2.1%。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2.66亿美元,下降8.3%,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2.8亿美元,下降8.9%。新派人数、期末在外人数较多的国家是新加坡、日本、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俄罗斯、沙特。企业面临较多困难,少数企业今年以来没有新派劳务。
五、服务外包
2016年,全市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8%;执行金额17.5亿美元,增长37.4%。
1.产业结构稳定,高端业务占比有所提高。全年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执行金额占比分别为51.4%、21.2%和27.4%。ITO占主导地位,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软件技术服务占全市29.3%,全市占比最大。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占全市18.5%。与医疗服务、财务与会计审计服务相关的专业技术服务保持30%以上增速。工业设计和工程技术外包增长57.2%,占全市10.5%。
2.离岸外包保持快速增长,业务来源趋向多元化。全年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5.2亿美元,主要业务来源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盟,分别占全市61.3%、17.4%和9.5%。虽然美国、欧盟市场占比较上年稍有下降,但全市离岸主要市场总体仍增长57.1%。新兴离岸发包市场不断壮大,主要来自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台湾、“一带一路”等。
3.在岸服务外包规模稳步扩张,示范园区、重点企业效用明显。全市服务外包在岸合同金额102.8亿元,在岸执行金额84.9亿元,占全市比重均在75%以上。5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完成接包合同金额、执行金额、离岸执行金额分别占全市90.8%、91.4%和84.6%,增幅均高于全市。全市执行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1家,500万美元以上企业28家。
4.市区保持中高速增长,县区小幅下降,从业人数不断增加。市区4区和5个县(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增长43.2%、28.3%,分别占全市66.3%、33.7%。市区保持中高速增长,县区小幅下降。市开发区执行额占全市36%,增速全市第一,拉动作用明显。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29家,从业人员6.2万人,较上年新增1万人。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占从业人员总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