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数据

1-7月全市商务运行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30 字体:[ ]

一、利用外资

1-7月,全市经确认实际利用外资16.49亿美元,同比增长7%,高于全省8.2个百分点,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的55%,总量保持全省第4,新批外资项目187个,协议利用外资38.36亿美元,增幅分别为3.9%、54.4%。新批协议增资5.3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外资的13.8%。7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协议外资2.3亿美元。

1.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制造业继续下降。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8.17亿美元,增长41%,占全市的49.5%。分销业发展迅猛,实际利用外资3.71亿美元,增长210.3%,占服务业的45.5%;商业服务业、融资租赁等类金融业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13.6%、13.4%。高新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4.8%。在制造业不断调整的情况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2.8%,成为今年首个超亿美元板块。金属制品、塑料制品业分别增长101.5%、22%。受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重点行业下滑影响,全市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7.12亿美元,下降24.4%,占全市43.2%。高新技术制造业下滑。

2.新批重大项目支撑有力,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1个,增长60.5%,其中超亿美元项目14个。到账外资超1000万美元项目52个,实际到账10.9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66.4%。7月份新批外资融资租赁企业1家,今年累计5家,全市外资融资租赁企业15家,其中市开发区9家。文化创意、物联网信息技术、网络系统研发、休闲旅游、物流仓储、专业咨询等一批新兴服务业项目相继落户。通过股权并购等方式设立外资企业11家,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

3.投资来源地集中,香港投资近七成。实际投资来源地前五依次为香港、新加坡、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印度尼西亚,合计投资14.04亿美元,占全市85.2%。香港实际投资10.98亿美元,增长22.9%,占全市66.6%,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南美洲、大洋洲分别增长4.4%、62.2%,其中,开曼群岛、巴拿马、萨摩亚分别增长85.3%、389.2%、62.5%。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拉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1.58亿美元,增长71.1%,占全市9.6%。

4.多数地区保持增长,少数地区序时脱幅较大。6个县(市)区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崇川区、港闸区、海安县、启东市达工作目标序时进度,启东市到账2.43亿美元,居全省各县(市)第7位,完成工作目标的72.6%;港闸区到账1.06亿美元,完成工作目标的78.3%。3个县(市)区下降,其中,市开发区、海门市分别下降45.3%、21.1%,分别仅完成工作目标的38.7%、38.4%,较大程度拉低了全市利用外资规模和序时进度。

二、对外贸易

1-7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156.9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868.1亿元,增长11%;进口288.7亿元,下降11.4%。以美元计,全市进出口总值177.73亿美元,下降1.7%,其中出口133.4亿美元,增长4.6%;进口44.32亿美元,下降16.6%。

我市进出口总量仍居全省第四位,进出口增幅分别好于全国、全省7.4个、7.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分别好于全国、全省12.6个、12个百分点;我市进口继续下降,降幅分别深于全国、全省6.6个、4.2个百分点,下降主要原因是LNG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以及船舶海工等大户进口大幅减少。

7月当月,全市进出口总值169.3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130.5亿元,增长14.5%;进口38.8亿元,下降18.4%。

1.电子电器出口增长迅猛,船舶海工集装箱下滑严重,其他各类平稳较快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9%,占全市出口总量的43%。其中,电器电子产品出口增长66.4%,增量53.4亿元,主要来自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电器电子产品36.1亿元和微创英特增量7.9亿元,大户增长较快。随着三大主体市场的新增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以及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迅猛拓展,光伏行业整体向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31.3%。船舶海工、集装箱出口数量和价格均现两位数大幅下降,大户下降突出。纺织服装出口增长10.4%,占全市28.2%,其中服装、家纺出口分别增长6.6%、8.7%。化工产品出口增长11.9%,主要大户迅猛增长。六大出口主导产品电子电器、服装、家纺、化工、船舶及海工和光伏太阳能,分别占全市出口的15.4%、15.2%、9.5%、8.3%、5.8%和4.1%,合计占58.3%。

2.主要市场多数增长,对日欧出口增长,美国市场下降,新兴市场持续低迷。出口前五的市场分别为日本、美国、香港、新加坡和印度,占全市出口比重分别为13.7%、13.0%、10.0%、3.8%和3.7%,对美国、新加坡出口下降,其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对三大主体市场日本、美国、欧盟出口增幅分别为6.5%、-3.7%和3.9%。新兴市场持续低迷,对东盟、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出口均下降,降幅分别为6.8%、17.2%和15.3%;对非洲出口增长45.1%。

3.一般贸易小幅增长,加工贸易持续下降,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业务态势较好。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增长,增幅分别为0.5%、2.8%,分别占全市的59.8%、59.9%;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均下降,降幅分别为15.1%、14.2%,分别占全市的27.9%、25.7%。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为59.8%,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为27.9%。市场采购贸易形成115.4亿元出口增量,占全市出口总量的13.3%,分别带动全市出口、进出口增速上扬14.7个、10.4个百分点。

4.外贸主体规模较为平稳,民营外贸快速增长,外资企业降幅较大。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5236家,有出口实绩企业4903家。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34.6%、37.1%,分别占全市的45.8%、5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均下降,降幅分别为12.4%、13.3%,分别占全市的48.6%、41.8%。

5.各地增、降趋势延续,出口、进口增幅跷跷板现象突出。海门市受益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增量的突出拉动,进出口、出口均实现高速增长,增幅分别为87%、196.6%,均持续领跑全市,但进口下降62%全市垫底。另有通州区、市开发区、启东市进出口较快增长,其他地区均下降。启东市、通州区、市开发区出口均两位数快速增长,4个县(市)区下降。5个县(市)区进口均两位数快速或大幅下降。6个县(市)区进口弱于出口。市开发区为出口、进口、进出口均增长的唯一地区,海安县3个指标均下降。南通综保区进出口下降3.9%,占开发区总量的4.3%,占全市总量的0.7%。

三、消费品市场

1-7月份,我市消费品市场呈现逆势上扬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2.03亿元,同比增长10.9%,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超全省0.3个百分点。

1.社会消费逆势上扬。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1363.22亿元,增长10.9%,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8.8亿元,增长12.6%,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市场实现社消零1097.43亿元,增长11.1%,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社消零394.6亿元,增长10.3%,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

2.市区消费增长偏缓。县域消费增长11%,5个县(市)均超过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如东县、海门市增幅同为11%,启东市增幅11.1%。市区消费增长10.9%,崇川区、市开发区依然偏弱,社消零分别增长10.0%、10.5%;港闸区、通州区领先,分别增长11.9%、11.2%。

3.限上企业增长明显。全市限上企业2406家,较去年净增200家,限上企业实现社消零492.16亿元,增长9.5%,同比加快4.7个百分点,对全市社消零的贡献率39.1%,带动社消零增幅0.8个百分点。县域限上增长13%,海安县限上增速全市第二,县域第一,增长15.7%;市区限上消费增长6.2%,低于全市3.3个百分点,崇川区、市开发区增长乏力,分别增长2.3%、1.5%;港闸区限上消费领先,增长20%。

4.大多数商品销售增长。按限上企业统计,20个商品类别中,18个类别实现增长,增长面90%。烟酒、化妆品、中西药品、建筑装潢等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且增速同比明显加快。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3.1亿元,下降12%,降幅同比加深7.2个百分点。

5.市场供应货足价稳。全市蔬菜上市332万吨,生猪上市219万头,家禽上市6030万羽,水产品上市48万吨,不仅满足了本地消费,还呈现净流出态势,供应上海、苏州等周边省市的农产品市场。7月份,生活必需品类价格稳中有升,156种商品均价同比上涨1.8%,蔬菜价格受高温和暴雨天气影响上涨5.4%,水产品价格受禁渔期影响上涨2%,猪肉和粮油价格略有下滑。

6.住餐行业销售红火。全市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128.8亿元,增长12.6%,增幅高于全市整体1.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住餐行业占全市社消零比重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87亿元,增长19.7%,增速同比回升9.3个百分点。

四、外经合作

1-7月,全市新备案境外投资项目58个,同比增长11.5%;中方协议投资额9.03亿美元,增长26.3%,项目数和协议投资额均居全省第四;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1.75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下降13.3%。

1.境外投资稳步增长。二产中制造业协议投资4.22亿美元,增长1805%,占全市46.7%。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协议投资2.29亿美元,占全市25.3%,化学品制造、木材加工、金属制品、废弃材料回收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等领域协议投资额均超千万美元。投资达29个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投资项目2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87亿美元,增长6%,占全市42.9%,分布在11个国家,主要在印尼、马来西亚。对发达国家地区投资增长迅速。对欧洲、北美洲协议投资增幅分别为2881%、2081%。参股并购活跃,参股并购类项目12个,同比增加3个,中方协议投资3.51亿美元,增长421%。

2.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合同额双双下降明显。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0.15亿美元,下降14.9%,占对外承包劳务总量的86.7%。其中,完成建筑工程营业额8.77亿美元,下降15.7%,占承包工程的86.4%;成套设备营业额1.38亿美元,下降9.8%。在建项目主要分布在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苏丹、阿联酋、沙特等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完成营业额3.06亿美元,下降16.9%,占总量的30.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53亿美元,下降19.1%。其中,新签5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合同额1.96亿美元,占合同总额的77.5%。新签项目由传统的非洲、中东市场向东盟、美国等市场延伸。

3.对外劳务合作持续萎缩。全市新派各类劳务5125人,下降30.6%,期末在外24106人,增长8.3%。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新派1158人,下降24%,期末在外6794人,雇佣项目所在国3632人;劳务合作项下新派3967人,下降32.3%,期末在外17312人。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1.32亿美元,下降34.4%;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6亿美元,下降1.9%。新派人数较多的国家依次是新加坡、日本、阿尔及利亚、俄罗斯,期末在外人数较多的国家依次是日本、新加坡、安哥拉、阿尔及利亚、沙特。

五、服务外包

1-7月,全市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2.6亿美元,同比增长40%;执行金额10.3亿美元,增长42.6%。

1.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执行金额分别为5.8亿、2.4亿、2.1亿美元,占比分别为56.3%、23.3%和20.4%。企业承接的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在全市占比分别为22.3%、19.2和10.9%,带动信息技术外包稳步增长,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崇川科技园的安客诚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专业技术手段,近期研发并上线了苹果APP 高端制定一对一精品营销项目,市场反映良好。

2.离岸发包市场日益多元化。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2.2亿美元,增长59.6%。日本、美国和欧盟市场占全市比重分别为56.8%、25.5%和9.1%,日本市场占比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欧盟市场占比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开发区帝人纤维承接日本的面料研发订单,全年执行额有望突破500万美元。承接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台湾、“一带一路”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包业务稳步提升。

    3.国内在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市服务外包在岸合同金额67.2亿元,在岸执行金额53.9亿元,分别增长27.1%和27%,在岸合同额和执行额占全市比重均在78%以上。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3000万元以上企业16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88家。7月中旬,位于如皋软件园的如皋携程二期硬件设备已经到位, 7月底已达200人,主要开展酒店预订客户服务。

4.市区、县区均保持中高速增长。4个区和5个县(市)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6.9亿、3.4亿美元,分别增长50%、32.8%,分别占全市67%和33%。港闸区、崇川区、如东县增幅居全市前三。如皋市、海门市增速保持45%以上。市开发区增速放缓,但执行额占全市33.9%,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