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外资
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22亿美元,同比增长5.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2家,增长2.99%;协议利用外资25.59亿美元,下降29.1%。6月当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个,实际利用外资3.32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6.22亿美元。
1.总量规模保持增长,增资扩股态势良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占全省11.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54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协议增资5.48亿美元,增长15%。一批发展态势良好的制造业企业新上生产线,进一步扩张产能。
2.制造业引资有所提振,服务业实现新突破。新批制造业外资项目89个,协议外资1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制造业引资项目数与协议外资额均实现增长,实际引资额小幅下降,降幅较上月收窄6.5个百分点。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增长17.5%。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占服务业24.5%。服务业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一批新兴服务业外资项目落户。
3.产业项目有效支撑,项目推进持续发力。新批总投资及净增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75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17个),协议外资19.6亿美元,占全市总额76.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超1000万美元项目39个,到账外资10.7亿美元,占全市66%。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或开工建设、或正式投产。
4.投资来源有效拓展,重点地区保持增长。实际外资来源前五依次为香港、日本、英属维尔京群岛、台湾地区和美国,合计投资13.23亿美元,占全市81.6%。香港仍是第一来源地,实际投资10.3亿美元,增长1.3%,占全市63.6%。日本实际投资0.87亿美元,增长19.6%,占全市5.4%。英属维尔京群岛实际投资0.76亿美元,下降10.8%,占全市4.7%。台湾地区和美国实际投资分别为0.65亿、0.63亿美元,分别增长110.3%、367.3%。“一带一路”实际利用外资0.64亿美元,下降56.2%,占全市3.9%。
5.企业运行保持平稳,纳税总额较快增长。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79.4亿美元,其中出口55亿美元,增长17.4%,占全市44.4%;进口24.4亿美元,下降8%,占全市54.2%。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共缴纳涉外税收72.03亿元,增长21.2%。
二、对外贸易
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157.2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出口849.4亿元,增长16.0%;进口307.8亿元,增长23.3%。6月当月,全市进出口总值196.1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出口148.8亿元,增长18.6%;进口47.3亿元,增长3.7%。在船舶海工、集装箱出口以及LNG进口增量带动下,全市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月均进出口192.9亿元,同比增加25.7亿元。进出口、进口增幅均略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出口增幅低于全省、高于全国水平,进出口总量仍居全省第四位。
1.船舶海工、集装箱出口增长突出,电子电器、太阳能出口下降,纺织服装、化工均较快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7%,占全市41.4%。受大户增长带动,船舶海工出口增长113.7%,集装箱出口增长48.3%;电子电器、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下降25%、34.5%,机械设备出口增长1%。纺织服装出口增长12.8%,占全市27.2%,其中服装、家纺出口分别增长16.4%、2.6%。化工产品出口增长20.2%,大户快速增长。服装、船舶及海工、电器及电子产品、化工、家纺、集装箱六大出口主导产品出口合计占全市56.9%。
2.主体市场稳定快速增长,新兴市场总体较快增长。出口市场前五分别为美国、日本、香港、荷兰和印度。三大主体市场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合计增长23.7%,占全市42.6%,增幅分别为47.5%、16.5%、8.8%;对新兴市场出口合计增长12.3%,占全市27%,其中对拉丁美洲、东盟出口分别增长21.4%、20.9%,对非洲、大洋洲出口分别下降0.6%、3.2%。
3.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更快,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更快,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持平。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24.3%、16.8%,分别占全市62.2%、59.2%;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12.8%、24.5%,分别占全市26.8%、27.6%。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104.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占全市出口12.3%。跨境电商“9610”出口0.18亿元,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一达通、亿森供应链合计出口9.2亿元,其中亿森供应链出口5.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9倍。
4.市场主体稳定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更快,外资企业出口增速更快,民企、外企进出口占比接近。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337家,同比增加273家;有出口实绩企业4961家,增加213家。12家企业进出口超10亿元,188家企业进出口超亿元,进出口合计占全市63.7%。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20.2%、14.3%,分别占全市47.1%、53.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14.6%、24.5%,分别占全市47.2%、44.6%,外资企业扭转去年底的下降局面,实现快速增长,民营企业出口较去年底增速有所回落,民营出口规模明显超外资企业。
5.各地总体增势较好,多数地区实现较好较快增长,个别地区下降突出。3个区、县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均增长突出,其中,如东县增幅分别为60.2%、22.9%、126.3%,崇川区增幅分别为44.1%、50.1%34.6%,海安县增幅分别为43.5%、38.5%、74.1%。如皋市、市开发区、通州区三项指标均衡快速增长或较快增长。启东市、港闸区三项指标均下降。海门市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快速下降。各地进、出口分别受进口增量、大户增长、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增量等的带动或大户下降影响而各有优势各有差异。进出口总量排名依次为:崇川区、市开发区、海门市、通州区、如东县、如皋市、港闸区、启东市、海安县。南通综保区进出口增长127.3%,占开发区的9%,占全市1.5%。
6.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带动全市进口快速增长。进口市场前五分别为美国、日本、卡塔尔、韩国和台湾。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带动全市进口增长23.3%。其中,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18.2%,进口数量上涨119.1%;集成电路价格上涨40.7%,进口数量上涨16.5%;苯乙烯价格上涨27.1%,进口数量上涨39.3%。大户增长强劲。
三、消费品市场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消零总额1409.53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低于全省1.1个百分点。
1.消费市场回暖趋稳。全市社消零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市区实现社消零550.55亿元,增长9.8%,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县(市)实现社消零858.98亿元,增长10%,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
2.城乡增速差距扩大。城镇社消零增长10.5%,乡村社消品零增长8.4%,城镇快于乡村2.1个百分点,同比高0.1个百分点。通州区增速10.9%,居全市第一。市开发区社消零增速居后,增长8.5%。
3.限上企业销售下滑。全市限上法人企业实现社消零445.42亿元,增长4.2%,比一季度环比回升1.1个百分点,同比回落5.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增幅5.7个百分点。市区限上法人企业增长2.4%,县(市)限上法人企业增长6%,同比分别回落4个、7个百分点。限上企业社消零占比31.6%,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4.重点企业影响显现。全市零售额前10强法人企业实现社消零83.6亿元,下降12%。前10强企业中,零售额7升3降,个别企业直接拉低了全市社消零增幅。
5.住餐行业运行良好。全市住餐企业实现零售额124.28亿元,增长11.9%,增幅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住餐行业占全市比重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法人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43.1亿元,增长8.4%,比一季度环比回升2.2个百分点。
6.商品销售升多降少。按限上企业统计,21个商品类别中,18个类别实现增长,增长面86%。受益于商品房销售的拉动,家具装潢类商品销售强劲,五金和家居类分别增长20.1%、24.4%,同比分别回升5.3个、4.7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用品类销售回落,食品和生活用品类分别下降4.8%和6.3%。由于小排量车等的影响,汽车销售有所回落,增长5.5%,同比回落7.4个百分点。
四、外经合作
上半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04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8.97亿美元,下降10.5%。
1.走出去趋缓,行业结构优化,投资分别集中,跨国并购活跃。新增境外投资项目同比减少2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下降9.3%,但降幅浅于全省、全国40.40%、45.8%的降幅。新增千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88亿美元,增长1.7%。二产中的制造业、环境管理业投资分别为1.41亿、3亿美元,合计4.41亿美元,增长9.9%,占全市62.7%;建筑业投资增长171.9%。投资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欧洲最多,中方协议投资额合计占全市86.7%。对“一带一路”沿线协议投资下降71.7%,占全市17.3%。跨国并购活跃,并购类项目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增长10.2%,占全市55%。
2.对外承包营业额持续下降,“一带一路”快速增长,新签合同额迅猛增长。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7.56亿美元,下降12.8%。在建项目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东盟三大市场,分别完成营业额4.28亿、1.56亿、1.06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8.9%、17.9%、32.8%。“一带一路”完成营业额2.89亿美元,增长18%,占全市38.2%。完成营业额多的国家依次为安哥拉、阿联酋、阿尔及利亚、沙特、苏丹。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32亿美元,增长80.6%。其中,南通三建新签蒙古阿尔泰项目合同额1.4亿美元,龙信集团博兹瓦纳、佛得角援外项目合同额0.62亿美元。
3.对外劳务合作平稳较快增长,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大幅增长。全市新派各类劳务4724人,增长13%,期末在外23044人,下降4.3%。其中,劳务项下新派4199人,增长38.1%,期末在外16904人,下降0.5%。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1.38亿美元,增长35.8%,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4亿美元,增长3.7%。新加坡、日本、俄罗斯、安哥拉、阿尔及利亚是新派人数、期末在外人数较多的国家。
五、服务外包
上半年,全市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4.23亿美元,同比增长41.5%,执行金额11.92亿美元,增长43.1%。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2490人,全市服务外包从业人数6.45万人。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ITO、BPO、KPO执行金额分别为6.74亿、2.39亿和2.69亿美元,分别占全市56.5%、20.1%和22.6%。信息技术外包执行额增长32.2%,占比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ITO中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执行额5.7亿美元,占全市47.8%。
2.主要离岸发包市场业务稳定。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2.43亿美元,增长56.1%,其中承接来自日本、美国的离岸执行额分别占35.8%和34.16%。承接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区外包业务增长平稳,离岸执行额占全市15.8%。欧盟市场提升乏力,执行额占7.8%,增速缓慢。
3.国内(在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全市服务外包在岸合同金额76.4亿元,在岸执行金额64.11亿元,分别增长40.4%和43.8%,在岸合同额和执行额占全市比重均在79%以上。执行金额3000万元以上企业17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85家。一批重点在岸项目落户。
4.市区增长快于县区,发展不平衡。市区4区和5个县(市)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7.99亿、3.93亿美元,分别增长56.7%和19.1%,分别占全市67.1%和33%。市区执行额的占比和增幅都远高于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