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数据

1-10月全市商务运行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30 字体:[ ]

 

一、利用外资

1-10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39个,同比下降6.3%;协议利用外资33.56亿美元,商务部确认实际利用外资20.47亿美元,下降2.9%,降幅低于全省(-18.1%)15.2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10.6%,保持全省第4位,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完成年度工作目标68.2%。在全省位次继续巩固。

1.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10月,全市新批及净增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60个,项目数仅次于苏州市,增长62.2%,增幅全省第一。10月份,联邦航太航空飞机发动机研发零配件制造、海安豪品汽配等先进重大产业项目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韩华新能源发电项目成功引进。制造业占主导地位,1-10月实际利用外资10.95亿美元,增长3.3%,占全市53.5%。规模较大的通信设备计算机、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幅分别为165.6%、56.7%。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49.6%。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新批服务业项目100个,实际到账外资8.4亿美元,占全市41%;分销、金融、信息咨询、综合技术服务等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66.3%、1352.3%、182%和138.4%。

2.投资来源仍以亚洲为主,欧美投资增长迅速。1-10月,全市新批亚洲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182个,协议外资25.9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6.6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76.2%、77.2%和81.23%。香港、日本、英属维尔京分别以实际到账外资12.69亿、1.4亿、0.97亿美元分列前三位。欧洲到帐外资1.17亿美元,增长16.2%,其中德国、瑞典增幅分别为203.1%、211.7%。南美洲到帐外资1.37亿美元,增长38.5%。

3.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明显,部分地区稳增长压力大。市区总体好于县市。南通开发区、崇川区实际利用外资达工作目标序时进度,也是全市仅有的2家单位。南通开发区(含苏通)实际利用外资6.24亿美元,居全市首位、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第4位。海安县、如东县、港闸区实际利用外资接近工作目标序时进度,如东县实际利用外资2.68亿美元,列各县(市)第一。苏通科技园、通州区、启东市脱幅明显,如皋市、通州区降幅均在30%以上。

4.外资企业运行基本平稳,外贸进出口增速快于全市。1-10月,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6.1亿美元,增长2.4%,高于全市4.2个百分点,占全市56.1%,其中进口49.5亿美元,增长12.7%,出口96.6亿美元,下降2.2%。缴纳涉外税收105.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二、对外贸易

1-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60.3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187.9亿美元,下降0.9%;进口72.4亿美元,下降4.2%。我市进出口降幅浅于全省2个、全国6.7个百分点;出口降幅浅于全省0.3个、全国1.6个百分点;进口降幅浅于全省3.5个、全国11.5个百分点。受10月当月较快增长的拉动,我市各项指标尽管仍为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均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10月当月,全市进出口28.1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出口21.2亿美元,增长7.7%;进口7.0亿美元,增长9.2%,增幅均领先全国、全省较多。

1.机电、高新产品出口增长,其他商品下降低迷。1-10月,全市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2%,占全市出口43%,其中船舶及浮动结构体出口下降3.7%,占全市1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4%,占全市11.4%;纺织服装出口下降6.7%,占全市29.5%,其中服装下降8.9%;家纺下降2.2%,占全市10%;化工产品出口下降10.8%,占全市8%。农产品下降8.8%,占2.4%。服装、船舶及海工、家纺、化工、集装箱、光伏太阳能等前六大出口主导产品出口合计占全市55.2%,除光伏太阳能出口增长12.6%外,其他均为下降。

2.美国市场恢复较好,欧日持续下降,新兴市场分化。1-10月,我市进出口市场前五分别为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巴西,占全市比重分别为15%、13.8%、5.9%、5.4%、4.1%,进出口增幅分别为12.6%、-9.6%、31.6%、6.2%和125.5%。三大主体市场中,对美国、日本、欧盟出口分别占全市15.4%、15%、13.7%,对美国出口实现12.5%快速增长,日本、欧盟市场下降幅度较大,降幅分别为10.6%、12.3%。新兴市场中,大洋洲、拉美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105%、29.9%;对非洲、东盟出口呈下降或明显放缓趋势,增幅分别为-19.8%、5.3%。香港市场持续大幅下降。

3.一般贸易增长有所好转,民营、外资企业增速趋同。1-10月,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下降1.5%和0.8%,降幅较1-9月均收窄2.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为0.4%、-0.4%。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分别为63.1%、33.6%,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高出加工贸易29.5个百分点。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5222家,有出口实绩企业4880家。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为2.9%、2.1%;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为2.4%、-2.2%。

4.市区增长稳定、平衡,县区降幅收窄,市区态势好于县区。1-10月,市区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为6.7%、2.7%、17.9%,出口增幅较1-9月有所回落,进口提高2.8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不变。县区进出口、出口、进口均为下降,降幅分别为12.5%、5.6%、27.8%,进出口、出口较1-9月分别收窄2.3个、3.5个百分点,进口基本持平。市各区进出口均为个位数明显增长,进口均为两位数快速增长,出口除市开发区微幅下降外,均实现个位数增长。市区增速虽不快,但总体增长明显,且各区,以及同一单位的各指标,发展较为平衡。县区进口大幅弱于市区。县区除海门市以76.9%增速领跑全市外,其他均为两位数大幅下降。县区5个单位中,两项及三项指标同为负的有3个单位。海门市受益于进口高增长。如东受LNG进口减少影响,进口下降54.7%,进而进出口下降31.9%。如皋受累于进口大幅下降。海安出口、进口均大幅下降,进而进出口降幅高达37.1%。南通综保区实现进出口2.2亿美元,增长87%,占开发区总量的5.4%,占全市0.9%。

三、商贸流通

1-10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0.66亿元,同比增长9.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列全省第10。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消费增速回升趋稳。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0.66亿元,居全省第4,增长9.7%,与三季度增速持平,与一季度相比回升0.1个百分点,与二季度相比回升0.2个百分点。

2.县域消费平稳上升。1-10月,海安等五县(市)实现社消零1187.19亿元,增长10.5%,较三季度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海安、如东增幅列全市前两位,分别增长11.6%、11.5%,启东消费回升明显,较三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

3.市区消费跌涨不一。1-10月,崇川等四区实现社消零763.47亿元,增长8.6%,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通州区消费有所回暖,增长9.3%,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崇川区、开发区消费相对平稳,增速与三季度持平,分别增长8.3%、8.2%;港闸区继续回落,增长8.7%,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

4.传统商品销售平稳。1-10月,按限上企业统计,20个商品类别中,17个类别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5%,销售增长较快行业主要是家具、建筑装潢、通讯器材、煤炭及制品类,分别增长17.8%、21%、15.3%、31.7%;增长回落的行业主要是汽车、石油及制品类、金银珠宝和化妆品类,分别增长4.7%、2%、-5.3%、0.2%,增幅同比分别回落4.7、19.2、3.2和6.3个百分点。

5.住餐行业稳中有升。1-10月,全市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165.52亿元,增长10.2%,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住餐行业占全市社消零比重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前10强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6.07亿元,增长16.7%。

6.限上企业规模偏小。1-10月,全市限上法人企业实现社消零628.32亿元,增长4.7%,占全市社消零总额32.2%,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全市零售额前十强商场实现销售额63.6亿元,下降2.4%。前十强超市实现销售额73.71亿元,下降1.3%。

四、外经合作

1-10月,全市备案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9.14亿美元,居全省第四,同比增长26.3%。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9.47亿美元,下降11.4%,占全省25.4%,居全省第二;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8.38亿美元,下降48.5%。

1.境外投资加快发展。大项目及增资突出。1-10月,全市备案境外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8.79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96.2%,占比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如皋长江镍矿公司印尼镍矿精选项目增资2.7亿美元,总投资达到2.8亿美元。南通综艺投资英属维尔京群岛项目增资2亿美元,总投资近3亿美元,开展境外资本运作。商务服务和资源开发行业是境外投资主要领域。商务服务业、有色金属矿选业中方协议投资额分别为3.64亿、2.7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39.8%、29.6%。制造业进一步缩减,中方协议投资0.52亿美元,下降85.1%,占比5.7%。新兴行业有所发展,江苏天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开展境外环保药物研发,江苏蛟龙重工新增并购投资2000万美元,扩大对新加坡海工技术研发中心的投入。亚洲地区中方协议投资额5.29亿美元,增长23.9%,占比57.9%,是境外投资最多的地区。其中,在印尼协议投资3.3亿美元,占全市总额36.1%;在香港协议投资1.2亿美元,占全市13.1%。英属维尔京群岛中方协议投资2.6亿美元,占全市28.5%。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中方协议投资4.09亿美元,增长9.1%,占全市44.8%。

2.新签总包项目下降。1-10月,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5.87亿美元,居全省第三,下降56.3%。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7.18亿美元,下降13%。其中,新签500万美元以上总包项目19个,同比减少5个,合同额8.38亿美元,下降48.5%,完成营业额19.47亿美元,下降11.4%。海工企业营业额下降尤为明显,重点企业出现大幅下降。剔除海工板块不利影响,全市建筑类、成套设备类营业额完成17.91亿美元,下降1.8%。

3.劳务合作趋缓。1-10月,全市新派各类劳务9260人,增长2.2%,期末在外21305人,下降11%。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新派2019人,增长23.3%,期末在外6957人,下降9.3%;劳务项下新派7241人,下降2.4%,期末在外14348人,下降11.8%;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2.5亿美元,下降11.1%,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2.29亿美元,增长2.7%。

五、服务贸易

1-10月,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9.8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出口3.6亿美元,增长9.1%;进口6.2亿美元,增长14.4%。其中,加工服务、建设服务、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出口3.4亿美元,占94.5%;技术出口增长27.8%。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均大幅增长。

1-10月,全市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额12.5亿美元,增长52.8%,其中在岸合同金额68.4亿元人民币,离岸合同金额1.8亿美元。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10.8亿美元,增长42.3%,其中在岸执行额58.6亿元人民币,离岸执行额1.6亿美元。

1.高端外包领域保持迅猛增长态势。截至10月底,工业设计和工程技术外包 、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外包执行额分别为1.3亿、0.59亿、0.17亿美元,增幅均在2倍以上。全市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执行金额分别为6.7亿、1.5亿、2.6亿美元,占比分别为62%、13.9%、24.1%,增幅分别为38.7%、40.2%、54.8%。

2.日美欧占离岸外包主要市场。1-10月,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6亿美元,增长60.3%。其中日本、美国和欧盟执行额分别为0.68亿、0.44亿、0.3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离岸总额42.2%、27.3%和19.9%。“一带一路”沿线离岸执行额0.09亿美元,增长82.7%,占全市5.8%。

3.新增企业数和就业人数大幅增长。1-10月,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27家。外包企业吸纳就业规模稳步提升,新增从业人员1.7万人。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961家,从业人员5.2万人,同比增加50.1%,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4.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88.5%。

4.市区、县区增长总体较为协调。1-10月,市区4区和5个县(市)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分别为6.6亿、4.2亿美元,分别增长47.2%、42.7%,分别占全市61.1%、38.9%。市区仍占较大比重且区域发展较为平衡,崇川区和港闸区均保持50%以上快速增长。如东县、海门市增长迅速,如东县增幅高达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