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数据

1-11月全市商务运行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30 字体:[ ]

 

一、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发展较为稳定,质态向好。1-11月,全市经确认实际利用外资21.56亿美元,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浅于全省15.6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10.2%,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保持全省第4位。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64个,下降4%;协议利用外资38.5亿美元,下降5.9%。

1.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发展加快。1-11月,全市制造业实际到账外资11.17亿美元,占全市51.8%,占比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化学原料及化学品、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设备及计算机电子5个超亿美元板块。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增长42%。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占全市41.7%,剔除房地产因素,占比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商品分销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占服务业的1/3;电子通信设备维修、类金融业异军突出,增幅均在10倍以上;信息咨询、综合技术服务增幅分别为202.4%、138.4%;房地产业则下降57.6%,占比下降15.3%。

2.重大项目招引成效明显,项目质态提升。1-11月,全市新批及净增资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71个,协议外资22.05亿美元,分别增长61.4%、36.8%,其中超亿美元项目8个。106家外资企业增资,协议增资额8.3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外资的21.6%。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取得进展,服务业项目业态多元化发展,多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获批。实际到帐超千万美元项目58个,合计到帐14.9亿美元,占全市总量69.1%。

3.投资来源稳定,重点地区增长。1-11月,来自亚洲的实际外资17.65亿美元,占全市81.8%,其中香港投资增长4.2%,占全市63.1%,其他依次为日本、英属维尔京群岛、台湾、新加坡。南美洲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增长42.2%,占6.6%;欧洲1.2亿美元,增长9.7%,占5.5%。印度尼西亚、德国、瑞典分别增长278.8%、203.1%、211.7%。

4.区域发展分化,冲刺压力增大。南通开发区、崇川区、海安县、如东县四家实际利用外资提前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任务,其中南通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6.36亿美元,占全市比重接近30%。通州区、如皋市未达年度工作目标的60%,且大幅下滑,启东市仅完成41%。总体上,我市国家级开发园区利用外资实绩不强,在全省排名相对靠后。除南通开发区外,其余4个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外资实绩差异较大,海安开发区成为唯一一个超亿美元级园区。

二、对外贸易

我市外贸增速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85.4亿美元,同比下降1.3%,其中出口206.2亿美元,下降0.1%;进口79.3亿美元,下降4.3%。虽然我市外贸继续下降,但明显好于全国、全省,进出口降幅浅于全省2.3个、全国7.2个百分点,出口降幅浅于全省1.3个、全国2.9个百分点,进口降幅浅于全省2.6个、全国10.8个百分点。在全省外贸5强中,我市进出口、出口增幅均位居第一位。

我市11月份出口较快增长,带动了我市进出口、出口累计增幅由上月的-1.8%和-0.9%分别收窄至-1.3%和-0.1%。11月当月,全市进出口25.2亿美元,同比增长4.3%,其中出口18.3亿美元,增长8.4%;进口6.9亿美元,下降5.2%。

1.高新、机电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其他大类小幅下降。1-11月,全市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2%,占全市出口42.5%,其中船舶及海工出口下降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8%,占全市11.9%。其他类产品普遍为个位数降幅。纺织服装出口下降6.8%,占全市29.4%,其中服装出口下降8.5%,家纺下降3%;化工、农产品分别下降6.3%、7.4%。我市六大出口主导产品服装、船舶及海工、家纺、化工、集装箱、光伏太阳能,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6.6%、10.9%、10%、8.2%、4.8%、3.7%,合计54.2%。光伏太阳能出口增长16.1%,集装箱产品下降14.3%。

2.主体市场中美国市场最强,欧日降幅大;亚洲市场低迷,大洋洲、拉美迅猛增长。1-11月,我市对美国出口增长10.3%,占全市出口15.2%;对欧盟、日本出口分别下降13.5%、10.3%,分别占全市13.6%、15%。大洋洲市场实现倍增,增幅100.4%;拉美市场增长30.6%;亚洲香港市场持续深度下降,东盟小幅增长,韩国微幅增长;非洲市场下降14%。我市进出口市场前五为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巴西,占比分别为14.8%、13.9%、5.6%、5.4%、4.0%,进出口增幅分别为10.4%、-9.4%、29.6%、8.8%和122.7%。

3.一般贸易稍好于加工贸易,民营企业增速放缓,仍快于外资企业。1-11月,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为-0.5%、0.5%;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分别下降0.7%和1.2%。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63.5%,加工贸易进出口占33%,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超加工贸易30.5个百分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业务开始起步,11月当月实现“1039”项下出口328.8万美元,主要为家纺、服装、电子、轻工等产品。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5.9%、4.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为1.0%、-3.3%,民营企业增速稍快于外资企业。

4.市区领先县区更加突出,市区发展平衡态势好;县区总体不佳,降幅较大。1-11月,市区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为8%、4.2%、18.5%,县区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为-12.9%、-5.8%、-28.8%,市区三项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县区均为较快下降,与市区差距扩大明显。市区4个区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实现明显增长,发展较为平衡,进口均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县区中,海门市、启东市进出口实现个位数增长,海安县、如皋市大幅下降;启东市、如东县、如皋市实现个位数增长,海安县大幅下降;海门市进口增长52.4%领跑全市,其他县市均为两位数大幅下降。县区发展总体不佳,没有一个县市三项指标全部增长,其中两个显示三项指标均为下降或大幅下降。受LNG进口减少,如东进口下降53.5%,带动进出口下降29.7%;南通综保区进出口3.1亿美元,增长130%,占市开发区的6.4%,占全市1.1%。

三、商贸流通

我市商贸流通稳定发展,社消零增速持续趋缓。1-11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2.37亿元,同比增长9.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10。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76.53亿元,增长10%;乡村限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5.84亿元,增长9.4%。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消费增速稳步回升。1-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2.37亿元,总量全省第4,增长9.9%,较三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较二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

2.县域消费平稳上升。1-11月,五县(市)实现社消零1315.72亿元,增长10.6%,较三季度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除启东增幅9.9%外,其余四县(市)均超过10%,海安、如东增幅并列全市第一,均增长11.5%,启东消费回升明显,较三季度回升0.9个百分点。

3.市区消费涨跌不一。1-11月,四个区实现社消零846.45亿元,增长8.8%,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通州区消费继续回暖,增长9.8%,较三季度回升0.8个百分点;崇川区相对平稳,增速与三季度持平,增长8.3%;港闸区、开发区继续回落,分别增长8.5%、8.1%,分别较三季度回落0.4和0.1个百分点。

4.传统商品销售平稳。1-11月,按限上企业统计,20个商品类别中,18个类别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0%,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家具、建筑装潢、通讯器材、煤炭及制品类,分别增长17.2%、19.6%、15.6%、30.1%;增长回落的行业主要是汽车、石油及制品类、金银珠宝和化妆品类,分别增长4.6%、3%、-5.3%、1.9%,分别回落3、17.3、3和4.4个百分点。

5.住餐行业企稳回暖。1-11月,全市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183.47亿元,增长10.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较三季度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住餐行业占全市社消零比重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前10强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6.79亿元,增长18.7%。

四、外经合作

我市对外投资发展较好,对外承包工程增长压力大,对外劳务合作稳定小幅增长。1-11月,全市备案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9.94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占全省10.4%,居全省第四。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22.46亿美元,下降0.9%,占全省26.3%,居全省第二。

1.境外投资发展态势较好。1-11月,全市新批72个境外投资项目,同比增加4个。对重点地区投资增长明显。境外投资超亿美元的地区3个,分别为印度尼西亚、英属维尔京群岛、香港,对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协议投资6.71亿美元,增长16.9%,占全市67.5%,对“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协议投资额4.09亿美元,增长9.1%,占全市41.2%。房地产、资源能源、商务服务板块投资较多,房地产业协议投资额占全市17%,有色金属矿选业占全市27.2%,商务服务业占36.6%。参股并购投资增长迅速,项目13个,增长44.4%,占全市18%,中方协议投资额0.68亿美元,增长207.7%,占全市6.9%。

2.对外承包工程下降。1-11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大幅下降,合同额6.48亿美元,下降55.4%,完成营业额19.6亿美元,下降3.8%。新签500万美元以上总包项目27个,同比减少5个,合同额5.75亿美元,下降58.8%。没有超亿美元项目。在建工程主要分布在中东、非洲等地区。中东、非洲仍是我市承包工程最主要的地区,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分别为4.70亿、11.28亿美元,分别增长6.1%、4.8%,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4%、57.6%。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5.77亿美元,下降4.1%,占全市总量的29.4%。

3.对外劳务合作稳步发展。1-11月,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2.86亿美元,增长24.4%,占全省43%,居全省第一。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2.66亿美元,下降8%。新派劳务10988人,期末在外17621人,均保持了稳定增长。新派人数超千人的国家有新加坡、日本、俄罗斯,分别为5530人、2263人、1724人,在外人数超千人的国家有日本、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在外人数分别为7488人、6141人、1264人。

五、服务外包

我市服务外包发展迅猛。1-11月,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4亿美元,增长6.6%;进口6.7亿美元,增长13.3%。1-11月全市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3.3亿美元,增长58%,其中在岸合同金额74亿元人民币,离岸合同金额1.8亿美元。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1.5亿美元,增长45.7%,其中在岸执行金额63.5亿元人民币,离岸执行金额1.7亿美元。

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1-11月,全市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执行金额分别为7.3亿美元、1.5亿美元、2.7亿美元,占比分别为63.1%、13.3%、23.6%,同比分别增加67.2%、36.4%、72.9%。截至11月底,工业设计和工程技术外包、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外包执行额分别为2.1亿、2亿和0.45亿美元,增幅均在60%以上。高端外包领域的迅猛增长,对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新兴离岸市场呈现良好态势。1-11月,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7亿美元,增长61.2%。日本、美国和欧盟是主要发包市场,执行额分别占全市离岸总额的42.7%、26.3%和21.9%。“一带一路”国家离岸执行额增长87.5%,占全市6.2%。承接巴西、韩国、台湾执行金额分别增长62.1%、55.3%和44.6%。

3.在岸外包保持迅猛增长。随着“互联网+”、大数据陆续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在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1-11月,全市服务外包在岸合同金额74亿元人民币,在岸执行金额63.5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69.5%和52.4%。截至11月底,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1家,超过1亿元的2家,超过3000万元的27家。

4.市区增长平衡性总体好于县区。1-11月,4个区和5个县(市)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7.1亿、4.4亿美元,分别增长69.1%和62.9%,分别占全市61.7%和38.3%。市区占比大,区域发展较为平衡,市开发区、港闸区和通州区均保持50%以上增速。海安、如皋占较大业务份额并保持平稳增速,如东县、海门市和启东市均大幅增长。